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隐性学术不端不能依靠管理 精选

已有 8085 次阅读 2013-8-6 07:1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术不端不能只依靠科研管理,科学网最近转发中国教育报的文章“隐形”学术不端挑战科研管理智慧。文章列举了数据造假、重复申请经费和抢手代笔等三类隐形学术不端,作者的题目似乎将解决这种问题的希望寄托给科研管理。看过该文,我有一些疑问,是挑战科研管理智慧?还是和管理无关?随写下文。

所谓隐形学术不端,就不是用简单的外在证据来发现的,主要依靠有知情人的举报才会引起管理机关的注意并调查确认。因此依靠管理智慧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学术不端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恶劣,可能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特色。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才是需要认真分析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那么引起学术不端的根源在哪里?

中国学术队伍的整体平均学术道德水平下滑。一方面全国上下把不该做科研的大量非学术人员驱赶到学术队伍中,大型学术医院做科研没有问题,但一般的基层医院的医生甚至护士也被动从事科研,要求把晋升和待遇和学术挂钩的做法就显得有些可笑,但这类可笑的事情就非常正常地发生在我们周围。数据造假是非常难以被发现的,如果不从学术道德层面解决问题,只依靠举报和管理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研究经费多少和经费级别作为学术水平的标准是导致不少学者大规模捞钱的基本动力,许多研究机构的学术水平标准都会根据经费规模和项目的级别作为依据,似乎经费多,级别高就等价于学术水平。这是明百着不正确的道理,但在中国大地确实现实。所以你会看到某些水平比较高的学者不会放弃任何拿钱的机会,他们似乎不怕疲劳,不怕钱多。有时候经费太多对学术深度和内涵不仅没有帮助,甚至有可能产生危害。至少让这些聪明人把大部分精力放到申请各种经费上就是一种浪费。大家发现,国内其实是默认学者重复利用一个思路一套方案拿各类经费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最好的项目,管理上也是非常好的,但一个杰出青年项目,肯定是依靠其他项目为支撑的,一个创新团队,肯定要有许多大型项目为支撑的,那么完成这些项目肯定就存在重复投入的问题。其实,象杰出青年和创新团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称号,经费还是按照你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来资助。没有必要对这类称号和奖励用经费的方式资助,或者给一定的奖励,但不要在用经费的方式,研究经费不能和奖励等价。

关于枪手,我觉得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抢手存在有其合理性,其实可以定义为一种学术交易行为。购买基金申请书和学术论文如果是真实的产品,也不一定就是错误,这也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有意思的是,这次被发现的是两个几乎完全一样的申请书,假如不一样,那么就难以证明。或者已经有许多潜在的抢手就已经成功拿到经费而没有被发现的先例。有人曾经抱怨说,某某的基金申请书写的好,不就是手下有几个写本子的高手吗,这些人不就是和抢手一样。现代的科学研究,特别是一些规划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团队协作的性质,如果真的有可以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就是所谓的抢手。如果这样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到底是不是可行?学术研究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走市场化,只要可以解决科学问题,具体的方式真的或许可以探讨。通过购买形成成果也许应该放在阳光下。

纯粹是随想,不当之处,请大力拍砖。



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14476.html

上一篇:氢气治疗白内障
下一篇:科学家的品位
收藏 IP: 61.176.50.*| 热度|

12 张南希 曹聪 刘全慧 闵应骅 唐凌峰 李宇斌 曹建军 赵凤光 zhangling yunmu qqlisten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