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意识和宇宙的结构是一体的吗?

已有 3649 次阅读 2023-10-2 10:2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泛心论是一种古老的观点,即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和普遍存在的特征。物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物理科学从行为的角度描述了物质的外部, 意识则描述了物质的内在。这就意味着——思想就是物质,甚至连基本粒子也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基本意识形式。

图片1.png

近日,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聚集一堂,就一种名为泛心论的意识理论展开辩论。泛心论认为意识是宇宙基本的一部分,就像质量和电荷一样。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柏拉图在内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曾严肃对待过它。近年来,意识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特别是在哲学家菲利普·高夫(Philip Goff)于2019年出版了《伽利略的错误》(Galileo's Error)一书后,书中有力地支持了泛心论。

在这次活动中,英国杜伦大学的高夫(Philip Goff)与纽约州波基普西市马里斯特学院的哲学教授安德烈·巴克拉菲(Andrei Buckareff)共同组织了这次研讨会。活动得到了约翰·邓普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的资助。在一个可以俯瞰哈德逊河的落地窗旁的小讲堂中,大约二十多位学者探讨了这样一个可能性:或许一切都是意识所为。

泛心论吸引人的部分在于,它似乎为查尔莫斯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不再需要担心非生命物质如何形成意识,因为意识一直存在,它是宇宙结构的一部分。查尔莫斯本人也接受泛心论的观点,甚至认为个体粒子可能以某种方式具有意识。他在一次TED演讲中提到,光子可能具有某种原始的、主观的感受元素,这是意识的先驱。同样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他在2012年的著作《意识》(Consciousness)中指出,如果我们认为意识是一种真实现象,且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质——正如哲学家所说,它是基质无关的”——那么很自然地可以得出结论,整个宇宙都充满了感知力

 

泛心论与物理学和哲学中的大多数观点相悖,物理学和哲学将意识视为一种涌现现象,某种特定复杂系统中出现的东西,比如人类大脑。在这种观点下,单个神经元没有意识,但归功于大约860亿神经元的集体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尽管这些仍然只有很少的理解——大脑(也许还有身体)是有意识的。调查显示,略超过一半的学术哲学家持这种观点,称为物理主义涌现主义,而约三分之一的人反对物理主义,倾向于其他一些替代方案,其中泛心论是其中几种可能性之一。

在研讨会上,高夫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物理学在涉及我们的内心精神生活时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说:在制定理论时,大多数物理学家都在考虑实验。我想他们应该思考,我的理论是否与意识相容?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是真实的。

许多参加会议的哲学家似乎也同意高夫对物理主义在意识方面的不足的担忧。挪威应用科技大学的哲学家Hedda Hassel Mørch说:如果你了解我脑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你仍然不会知道我是谁。在物理和心理之间有明显的解释差距。例如,试图向只看到黑白世界的人描述颜色是困难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的哲学家Yanssel Garcia认为,仅凭物理事实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任务。他说:你无法为[只看到灰色调的人]提供任何物理类型的东西,让他们理解什么是颜色体验;[他们]需要自己去体验。原则上,物理科学无法告诉我们完整的故事。他说,在提出的各种替代方案中,泛心论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然而,泛心论也吸引了许多批评者。一些人指出,它无法解释小部分意识如何组合成更实质性的意识实体。批评者称这个谜题,即组合问题,相当于泛心论本身的困难问题。高夫承认,组合问题是泛心论立场的严重挑战这是我们大部分精力所在的地方。

也有人质疑泛心论的解释能力。在他的2021年著作《成为你》中,神经科学家Anil Seth写道,泛心论的主要问题是它实际上没有解释任何东西,也没有导致可测试的假设。对于显然的困难问题,这是一个容易的解决方案。

虽然大多数受邀参加研讨会的都是哲学家,但也有物理学家Sean CarrollLee Smolin以及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Hoffman的讲话。作为一名坚定的物理主义者,Carroll在研讨会进行时成为了反对派的非正式领袖。(他偶尔开玩笑说:我被泛心论者包围了!)在GoffCarroll之间举行的一场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开辩论中,他们世界观的差异很快就显现出来了。高夫说物理主义已经完全没有出路,并暗示用物理术语解释意识的想法是不合逻辑的。Carroll则认为物理主义实际上做得很好,尽管意识不能从微观层面的活动推断出来,但它仍然是宏观世界的一个真实、涌现的特征。他以气体物理学为例进行了类比。在微观层面,人们谈论原子、分子和力;在宏观层面,人们谈论压力、体积和温度。这些都是根据所研究的级别给出的两种解释——但并不神秘,也不是物理学的失败。不久之后,高夫和Carroll就陷入了所谓的知识论证(又称玛丽在黑白房间里)以及僵尸论证的深处。两者都归结为同一个关键问题:是否存在无法仅用物理事实解释的关于意识的问题?高夫和Carroll之间的大部分言辞辩论相当于高夫这个问题回答是,而Carroll回答否。

 Is Consciousness Part of the Fabric of the Universe? - Scientific American

一些与会者提出的反对意见是,泛心论无法解决哲学家所谓的其他意识问题。(你可以直接访问自己的意识——但你怎么推断出关于另一个人的意识的任何事情呢?)即使泛心论是正确的,我们仍然会有很多很多东西不了解,即与他人的经验相关的事物的了解,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的哲学家丽贝卡·(Rebecca Chan)说。她担心引入底层意识有点像召唤上帝。我有时想知道泛心论的立场是否类似于间隙之神的观点,她说,她指的是需要上帝来填补科学知识中的空白的观点。

还有其他一些想法被提出来了。宇宙意识论被提出来了,也就是宇宙本身是有意识的大致概念。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哲学家保罗·德雷珀(Paul Draper)通过Zoom参加了会议,他谈到了一个微妙的不同观点,即心理乙太理论”——基本上认为大脑本身并不产生意识,而是利用意识。根据这一观点,意识在大脑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就像一种无处不在的乙太。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写道:那么(很有可能)上帝存在。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认知科学家霍夫曼通过Zoom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他主张摒弃时空观,寻找更深层次的东西。(他提到了物理学中越来越流行的观点,即空间和时间可能不是基础现象,而是涌现现象本身。)霍夫曼提出,与意识相关的更深层次实体可能包括主体和经验,他说这些是在时空之外的实体,而不是在时空之内的。他在2023年题为《意识的融合》的论文中发展了这一观点。

安大略省多伦多市边缘理论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的物理学家斯莫林也通过Zoom参加了研讨会,他提出了一些似乎赋予有意识的个体更多中心地位的理论。在一篇2020年的论文中,他认为宇宙是由一组对自身的局部视图组成的,并且有意识的感知是某些视图的一部分”——他认为这一观点可以被视为泛心论的一种受限形式

在包括霍夫曼和斯莫林在内的会议之后发言的卡罗尔指出,他自己的观点在前几分钟内就与发言者的观点相左。(午餐时他指出,参加研讨会有时感觉像是在一个你根本不喜欢的电视剧的粉丝论坛上。)他承认关于现实性质的无休止辩论有时让他感到沮丧。人们问我:什么是物质现实?就是物质现实!没有什么是它的东西。你想让我说什么?它是用通心粉做的还是什么的?(然而,就连卡罗尔也承认,现实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多。他是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的强烈支持者,该解释认为我们的宇宙只是一个巨大的量子多元宇宙的一个方面。)

如果所有这些听起来都不具有任何实际价值,那么高夫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即我们对思维的认识可能会产生伦理影响。以鱼类是否感到疼痛的问题为例。传统科学只能研究鱼的外在行为,而不能研究其心理状态。对高夫来说,关注鱼的行为不仅是错误的方向,而且可怕,因为它忽略了真正最重要的东西——鱼实际上感觉到了什么。我们不再问鱼是否有意识,只要看看它们的行为就行了吗?谁在乎它们的行为?我想知道它是否有内在的生命;这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对于像卡罗尔这样的物理主义者来说,感觉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不让动物处于似乎正在遭受痛苦的情况来避免造成动物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是基于动物的行为来判断的。如果它们之间没有联系[行为和感觉],那么我们确实会有麻烦,卡罗尔说,但我们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神经科学家塞思没有参加会议——但我问他他在物理主义及其各种替代方案之间的辩论中的立场如何。他说,物理主义仍然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更多的实证把握,他对自己眼中物理主义失败的过度夸张表示遗憾,包括所谓的硬问题的难题。以物理主义已经失败为依据对其进行批评是故意的错误描述,他说。它做得很好,有意识的科学进步随时都能证明。在最近发表在《意识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塞思补充道:断言意识和普遍性是基本的是无济于事的,它不能揭示蓝色体验的本质,而不是其他方式。它也不能解释任何有关意识的可能功能的问题,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意识会在无梦睡眠、全身麻醉和昏迷等状态下消失。


泛心论:探索内心深处的哲学

人类内心深处常常充满着孤独和恐惧,面对这些情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超越呢?这是泛心论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泛心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每一存在都具有其相应的主体性形式,即“心智”或“体验”。这种主体性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人类,也包括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泛心论主张从内心深处寻找快乐和意义,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和价值。

在泛心论的思想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观点包括:一是存在即有心智,二是心智是内在的体验和价值,三是超越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这些观点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首先,存在即有心智的观点,强调了每一个存在的主体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尊重和关爱自然界和他人。然而,这一观点也面临着如何解释和理解不同存在的心智形式和程度的难题。

其次,心智是内在的体验和价值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内在性和价值性。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价值追求,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然而,这一观点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内在体验和价值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挑战。

最后,超越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的观点,强调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这有助于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然而,这一观点也面临着如何解释和理解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差异和矛盾的难题。

为了证明泛心论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探讨。比如,禅宗思想就是一种典型的泛心论思想。禅宗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越,实现个体内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如坐禅、参禅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内心世界,平衡内心与外在的关系,达到内心的超越和解脱。

与其他哲学思想相比,泛心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与唯物主义相比,泛心论更加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和价值;与唯心主义相比,泛心论更加关注自然界和他人的心智和主体性;与二元论相比,泛心论试图超越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寻求一种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方式。然而,泛心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如如何解释和理解不同存在的心智形式和程度、如何平衡内在体验和价值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

在总结泛心论的思想时,我们可以发现其试图从内心深处寻找快乐和意义,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和价值,超越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探索内心世界、平衡内心与外在的关系、实现个体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帮助。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泛心论的局限性和挑战,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哲学思想。

总之,泛心论是一种关注内心世界、强调个体内在体验和价值的哲学思想。通过对其思想的分析和案例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泛心论的内涵和价值,为我们探索内心世界、实现内在价值和意义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404458.html

上一篇:对饮食能量代谢调控的中枢神经系统基础
下一篇:2023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收藏 IP: 117.135.15.*| 热度|

2 郑永军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