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科学家PK娱乐明星? 精选

已有 6591 次阅读 2008-4-7 22:33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

台湾演艺明星大小S去了趟北大,捅了马蜂窝。很多人义愤填膺地批评她们没文化,忧心忡忡地责难北大沦落了。随之而起的一种声音认为,应该让科学家成为人人追捧的明星。
科学家能不能成为明星不是“让”出来的,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非得把科学家和娱乐、体育明星放到一起PK明星效应,还要一厢情愿地让科学家胜出,这本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即便是在盛产科学大师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依旧PK不过好莱坞明星,前者往往默默无闻,后者几乎家喻户晓。但这并没有妨碍美国成为傲视全球的科技强国。并无事实证明,科学事业兴盛与否,与科学家成不成为明星有正比关系。相反,科学家过于明星化,对于一国之科学事业未必是幸事。
曾有人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探访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工作处所,连问三个年长的女秘书,都不知杨振宁是谁。在这所培养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著名学府里,科学家都是靠学术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某种荣誉。倒是老先生叶落归根之后,在祖国成了明星,却不是因为他的学术,而是因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头衔和暮年的婚姻。
已故科学家邹承鲁院士认为,科学家声誉的建立,应该是完全依靠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严肃的科学书刊发表研究论文,阐述自己的论点与见解。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要经过不同作者的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取得国际科学界的公认。
他曾批评说,我们往往喜欢靠领导批示,或报纸、电视、电影等新闻媒介的宣传制造科学明星。这也许可以取得一些短暂的、廉价的荣誉;但科学是严肃的、无情的,用这种手段建立起来的所谓知名度,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也不可能建立一个科学家的科学声望,最终只能被时间所淘汰。
君不见,曾经有一些科学家频频在新闻媒体露脸,到处游走演说,但在科学界的同行中却不见得有很大声望,这些所谓“科学明星”有不少已经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了。因为很难想象,整天忙于“出镜”,忙于应酬,忙于报告的人,会有多少时间潜心科研。王选院士晚年曾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科学家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他的科研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当然,在社会充斥着媚俗倾向的时下,像王选这样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都堪称楷模的科学家,更多地被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进而追随之,当然很好。但用娱乐化的浮躁方式,刻意打造所谓科学明星,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20866.html

上一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中国式的童话
下一篇:当大学只剩下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