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b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bi

博文

名家博士论文51:我国生理科学开拓者与奠基人蔡翘博士论文1924年芝加哥大学 精选

已有 1007 次阅读 2024-8-12 07:49 |个人分类:名家博士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名家博士论文13:我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潘菽博士论文1926年芝加哥大学》中,提到潘菽和蔡翘先生是好朋友!蔡翘先生是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我国生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蔡翘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10276.html蔡翘(1897.10.11-1990.7.29),生理学家。生于广东揭阳。191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221925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学心理学和生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并建立生理学科。解放后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第五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生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我国生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5年发现了视觉与眼球运动的中枢部位,被国际同行称为“蔡氏核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甲状旁腺的功能、感受器适应现象、肝糖元异生机制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五六十年代领导军事劳动生理及航空、航海、航天生理的研究。著有《生理学》、《生理学实验》和《航空与空间医学基础》等11本专著。

1924年,蔡先生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tention Curves for Motor Habits(运动习惯保持曲线的比较研究),论文全文,蔡翘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808634/。此论文给出的时间是192411月;数据库给出的学位授予时间也是1924年。不确定为什么蔡先生的介绍中博士毕业时间多为1925年。可能1924年准备的论文甚至通过了答辩,但最终学位授予时间是1925年。

蔡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1925年发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上的题为“The optic tracts and centers of the opossum, Didelphis virginiana(北美负鼠的视束和中心),蔡先生在负鼠的大脑中首次发现了腹侧被盖区,被称之为:ventral tegmental area of Tsai,蔡氏被盖区。文章DOIhttps://doi.org/10.1002/cne.900390202,已经开放获取,截至2024613日此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被引达194次。一个有趣的细节,国内不知道什么时候传说的,说此文“长达七十五页”,我数了又数,44页,不是75~~~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蔡先生的初稿的确是75页,经同行评审、编辑加工等环节后,变成了44页。

Picture1.png

1:蔡翘关于“蔡氏被盖区”的代表作

蔡先生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大学用《生理学》教科书,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共50章、70万字,后增订本改名为《人类生理学》。

Picture2.jpg

2:蔡翘编著的《生理学》

在《名家博士论文15:一代科学宗师周培源博士论文1928年加州理工学院》中提到,周培源先生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拿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很可能,蔡先生与周先生在芝加哥大学就认识。回国后,同为芝加哥大学杰出校友,二人应该是熟悉的。网上有一张珍贵的二人同框照片,为1974年芝加哥大学校长访华时的抓拍。

Picture3.png

3:芝加哥大学校长Edward Levi()、蔡翘()和周培源()(1974Edward Levi访华期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46095.html

上一篇:名家博士论文50:化学工程学家侯虞钧博士论文1955年密歇根大学
收藏 IP: 113.29.58.*| 热度|

4 许培扬 崔锦华 王德华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2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