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博士论文6:杨振宁先生之父杨武之教授博士论文1928年芝加哥大学》,说的是杨武之(杨克纯)先生。同时期在芝加哥大学,还有好几位中国留学生。图1是一张1925年的老照片,潘菽(后排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与同学杨武之(后排右)、吴有训(前排右)、蔡翘(前排中)、袁敦礼(前排左)、夏少平(后排左)合影,据说部分同学合租宿舍,也是舍友,其中因为经济困难,蔡翘与潘菽,曾一起睡一张床、盖一个被子。蔡翘和潘菽私交甚笃,潘先生去芝加哥大学很可能与蔡翘此时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有关,也是蔡翘鼓励潘先生1927年回国加入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生理学系的(蔡翘1925年博士毕业后先到复旦大学任教两年左右后早于潘先生一点时间加入了第四中山大学生理学系)。蔡翘后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五军医大学(后并入第四军医大学,今空军军医大学)校长、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图1:1925年部分芝加哥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潘菽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9875.html,潘菽(1897.7.13-1988.3.26),心理学家。江苏宜兴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1927年在美国留学,先后获印第安那大学硕士学位和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心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课程,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早年从事记忆、错觉、汉字知觉等实验研究后来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心理学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而是具有二重性的中间科学的观点将心理活动分为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区别于传统的“知、情、意”三分法体系对意识、身心关系、个性等心理学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潘先生是江苏宜兴人(宜兴紫砂壶很有名)。潘先生父亲是私塾先生,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据说现在不少高考状元也来自教师家庭。潘家5个儿子。老大潘梓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兄弟同在1955年当选(为数不多的兄弟院士),曾任中南人民大学(原中原大学)校长,中原大学是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前身之一。潘梓年还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筹建者、学部的副主任(主任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以及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中国科学院的分离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创始人、哲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老二潘有年,即潘菽。老三潘渭年,即潘企之,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今管理学院,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享有盛誉)首任系主任。老四潘美年,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与王竹溪和赵九章等同班同学。老五潘卜年,英年早逝。著名的潘汉年,是先生的堂弟,不是亲兄弟。
潘先生191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是当时被捕的31名学生之一(有说32名,可能是31名学生加1名市民)。1920年潘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
1921年潘先生赴美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1923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潘先生的博士论文题目为: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Conditions upon Learning and Recall(背景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论文全文,潘菽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94557。
1927年,潘先生回国,进入第四中山大学任教。1951-1957年,潘先生任南京大学校长(涉及高校的更名和院校调整等,可以说先生是南京大学首任校长)。亲兄弟俩均为知名大学校长,全球罕见。潘先生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筹备,并长期担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图书馆,即名为“潘菽图书馆”。特殊年代,心理研究所要依据“体改方案”撤销,潘先生此时已经被靠边站了,但还是写了一份对“体改方案”的意见,在附带意见中,他说:“现在心理研究所的图书仪器要慎重处理,仪器等过一个时候可能就变为陈旧了,并且还可以买到或者自制,图书则有很多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再买到的,如有散失,真是无法弥补,为了批判就用得着这些图书。”如今看来,这份意见非常可贵,为了保护图书,所提的理由也非常巧妙。那个年代,很多图书馆的书都被烧了,而心理研究所图书馆的藏书全部都得到保留!潘菽先生、当时所图书馆的汪兴安馆长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蔡国铭馆长等,都是功臣。
图2:潘菽图书馆在中国心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揭幕
潘先生是“九三学社”创办人之一。当年在重庆,他与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许德珩(后任九三学社第一届中央理事会主席并续任多届、邓稼先先生的岳父)来往甚密,二人畅谈国事、议论时政,后来随着各自朋友的加入渐渐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二人决定以五四运动的精神为宗旨,将这种定期的座谈会取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正式签字,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同时更加广泛地团结科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反内战、反独裁、争取民主和科学的斗争中来,在一次会议上,潘菽提议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后改为九三学社)。因此,潘菽是我国重要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其也从1958年起一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直至去世。
多聊几句潘菽图书馆。一种理解是,这是中国科学院的所一级的图书馆,人员有限,经费有限,目前大部分没有生机,甚至一些研究所已经把图书馆撤销了,并入“信息中心”或类似部门的算好的,个别的连专门的场所和专门的人员都没有了。但还有一种理解,中国科学院多是专业建所,有些是中国唯一的聚焦此专业的科研机构,比如心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和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大有作为!潘菽图书馆就是这样努力着,其服务范围超越研究所建制,建设了中国心理学预印本平台(http://psych.chinaxiv.org)、心理科学数据银行(https://www.scidb.cn/psych)和“预见”心理学预注册平台(http://os.psych.ac.cn/preregister),并整合为心理学开放科学平台(http://os.psych.ac.cn),雄心勃勃地拥抱着开放科学的浪潮!眼界决定世界,思路决定出路,期待更多研究所级图书馆大胆挖掘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行动起来!
图3:心理学开放科学平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