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似无病呻吟,其实不然,值得玩味。
此文发表在《科技与出版》2023年第6期,原文:
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研究.pdf
大致内容如下,以正式发表的全文为准。
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目前被科研界、期刊界、业内专家不断提及和引用。此指标到底如何计算,计算结果如何?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可以说明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本文尝试着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
1 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的计算
“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不难理解,分母是中国大陆发表的SCI论文量,在SCI数据库中利用高级检索的国家/地区字段CU和最终出版年字段FPY进行检索即可,分子需要再检索出是否是发表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我们把历年JCR数 据库中标为中国大陆或香港地区的期刊的ISSN号全部列出(澳门地区目前还没有SCI期刊),再加上2022年中国大陆被SCI数据库新收录的期刊,汇总后进行检索。相关检索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作为重要的背景数据,我们同时给出中国大陆SCI 期刊年度发文量和全球年度SCI论文数据量;相应地,可以计算出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中国大陆论文的比重(稿源分布中中国大陆论文的比重)、中国大陆SCI论文占全球SCI论文的比重,一并列出以飨读者。因JCR数据库网络版,最早是1998 年发布的(数据统计年为1997年),本文的相关数据统计也从1997年开始。
2 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的意义
基于以上图表和相关统计数据,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出几点判断。
(1)中国大陆的SCI期刊目前依然主要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服务。数据很明显,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SCI论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中国SCI期刊,即使大部分是英文期刊,在为全球学术界服务的同时,也依然为中国学术界服务。再看 看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中国大陆论文的比重, 1997年至今最低为2017年的69.04%、最高为2004 年的92.03%,因此可以得出:中国大陆的SCI期刊目前依然主要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服务。不仅如此,这一比重最近6年还在稳步增长。曾经学术界存在这样的批评:中国SCI期刊主要为国外服务,从以上数据看,这样的批评显然不成立。当然不可否认,个别期刊的个别年份,可能出现发表国外的论文超过中国的情况。特定期刊在发展的特定阶段,非常重视国际化,本就无可厚非。 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角度,或许中国大陆SCI 期刊发表中国大陆论文的比重,本就不宜过高,英文期刊更得慎重,英文科技期刊搭建的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搭台全球唱戏,也是可以有的。企业管理中的股权设置,有绝对控股(持股超过50%),也有相对控股(大股东持股虽然低于50%但依然可以影响其他小股东一起行动从而控制着企业)。同理,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表中国论文低于50%,也可能是首先为中国服务的。 再者,如果从科技期刊产业角度,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稿源,收取全世界的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以下简称APC)或面向全世界大量发行,更是中国科技期刊业强盛的表现。
(2)20多年前中国鼓励发表SCI论文有合理性。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发表的SCI论文量呈 明显增长趋势。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无论绝对值(中国大陆发表的SCI论文量),还是相对值(中国大陆SCI论文占全球SCI论文的比重),都呈明显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中国大陆发表的SCI论文量不到2万篇、占全球不到2%; 同年,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含10所学校)发表SCI论文24 708篇、 哈佛大学发表SCI论文12 274篇。1990年,中国大陆发表SCI论文7 889篇、哈佛大学7 708篇、加州大学系统20 186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关注论文数量,鼓励发表SCI论 文,有合理性。邹承鲁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呼吁中国学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当然今非昔比,中国大陆SCI论文数已经超过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因此如今中国更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而不是论文数量,也在情理之中。
(3)中国大陆SCI期刊的发展没有跟上中国大陆科研的快速发展。从1997年至今的趋势来看,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SCI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发表的SCI论文量(分母)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量(分子)的增长并没有等比例增长。可以说,中国大陆SCI期刊的发展,没有跟上中国大陆科研的快速发展。当然,从最近几年数据看,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SCI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很可能会触底反弹, 原因在于:一是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专门支持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项目的大力推进,中国大陆 SCI期刊的数量和发文量均有所提升,JCR1997— 2021年收录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SCI期刊数详见表2;二是中国大陆SCI论文量已经很大,再加上科研评价体系更加关注成果质量而不是论文数量,增速应该会有所回落。分子快速增长,分母增长乏力,长远来看,这一比例自然会触底反弹(数字显示:2019—2021年已经反弹、2022年有所回落),相信5~10年很可能形成稳定的增长趋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指标并不能说明中国大陆作者喜欢或不喜欢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从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看,较低,目前仅6%左右,因此有人会得出结论:中国大陆作者不喜欢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反观另一指标,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中国大陆论文的比重,较高,目前80%左右,因此有人会得出结论:中国大陆作者特别喜欢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事实上,中国大陆作者会综合多种因素选择包括中国大陆SCI期刊 在内的各种期刊投稿,一些中国大陆SCI期刊的拒稿率(包括拒绝中国大陆作者的稿件)也一直居高不下。科研人员选择投稿期刊,涉及多种因素,期刊主办单位所在国只是一个因素。当然,中国大陆作者考虑沟通的便利性、文化认同等,优先考虑中国大陆SCI期刊也可以理解。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中国大陆SCI期刊与全球其他优秀期刊一样,最希望获得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的顶级科研成果,也不是“来者不拒”,全世界优秀的科技期刊都一样,不缺文章,缺的是好文章。
3 中国科技期刊业视角下的思考
结合以上分析,从中国科技期刊业视角,我们提出两点思考。
(1)解决中国大陆SCI论文“外流”问题, 需要更多的中国SCI期刊。数据显示,中国大陆 SCI论文“外流”某种意义上是事实,的确90% 以上的中国大陆SCI论文发表在中国大陆外的SCI 期刊上。但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中国大陆SCI 期刊供给不足,“外流”某种意义上是被动的结果。中国大陆这么多SCI论文,中国的SCI期刊根本承载不了,“装不下”,只能“外流”。想真 正解决“外流”问题,“回流”起来,首当其冲的,不是不让在国外的SCI期刊发表,而是中国主动建设更多的SCI期刊,去承载中国日益增多的科研成果。笔者曾就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规模问题进行过讨论,认为中国需要1 000种左右的 英文科技期刊。按照年发文量400篇/刊(目前不到200篇)、中国论文占比50%测算,1 000 种期刊可以承载中国论文20万篇。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大陆SCI论文总量很可能在50万~100万篇,这样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将回归到20%~40% 之间。
(2)时代呼唤“又强又大”的中国SCI期刊,但需要循序渐进。中国大陆现有SCI期刊发文量的确不大,平均发文量每年不到200篇。 令人可喜的是:一批中国SCI期刊已经走在了 “由强变大”的路上。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Q1期刊《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 )2022年发文量已经达到1 095篇,Q1 期刊《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年发文量也已经达到935篇。可惜的是,目前这种影响因子靠前且发文量较大的期刊并不太多。同时,相比欧美的老牌期刊,中国期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品牌优势。再加上近期期刊引证报告和影响因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建议目前走在“由强变大”路上的中国期刊,适度放慢步伐,先观望两年左右。可以期待的是,假以时日,中国会涌现一批“又强又大”的学术期刊的!
4 结语
风物长宜放眼量。研究和分析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及相关数据,不是为了评价过去,更希望为未来寻找方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有效引领新兴交叉领域科技发展,科技评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成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到那个时候,我们应该不会纠结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是高是低,正如德国或荷兰现在就不纠结类似指标一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