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其实目前的西医也很不科学,虽然总是说中医不科学——基于“菌心

已有 2633 次阅读 2017-6-7 23: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其实目前的西医也很不科学,虽然总是说中医不科学——基于“菌心说”学说的科学分析,兼谈慢病起源与防控策略


张成岗/:rose“菌心说”学说,2017.6.7


很多人总是说中医不科学,貌似西医很科学,然而当我学习并从事了基础医学研究二十余年之后,忽然发现,其实西医也还真的并不很科学,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下必要的分析,以便正本清源,避免更多的人在医学与科学之间的纠结,重蹈我的覆辙,远离为健康服务的初心。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体现,因此也必须是保守的,以便守护好自己的纯洁。然而,科学同时又是发展的,尤其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当今社会,医学也正在面临这样的痛苦变迁的前夜,因为当前的医学并不是真正的科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前的医学缺乏解决慢病的能力,正在持续带领医学界和老百姓行走在医疗偏航的道路上,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楚慢病的起源,因此面临新一轮医学革命。真正的医学应该是健康的,是没有慢病的,是唯美的。目前的医学是做不到的,只能让大家在慢病面前束手无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医学(模式),存在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将会有更多的人陷入慢病的泥潭,成为药坛子和药罐子。

为什么我要说当前的西医并不科学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新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新的答案,从而在慢病起源方面有了发言的实力和底气,即我们近年来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发现“慢病源于菌群”,而不是此前医学界所认为的“慢病源于人体基因(突变)”。这是因为人体包括三大DNA遗传系统,分别是通过母系纵向遗传的线粒体DNA系统、父母纵向传递给子女的人类DNA遗传系统以及出生后从环境中横向传递给孩子的微生物DNA遗传系统。无论这三大DNA遗传系统中的哪一方面出问题,人体都会表现出慢病。通常线粒体DNA出错会导致严重的母系遗传疾病,孩子表现出严重的代谢异常,大家可以从网上搜索线粒体疾病,能够看到很多相关信息,不过,这不是本文的关键。问题主要出在人类DNA异常还是菌群DNA异常这个关键上。

当前的医学主要认为“人体DNA突变导致慢病”,其实是上世纪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及至本世纪初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医学界将人体慢病的矛头集中指向了人类DNA异常和突变这个阶段性认识。的确,在很多慢病尤其是肿瘤中,能够检测出很多DNA突变的现象,因此,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纠正基因突变、使用干细胞技术等方式恢复人体基因异常,就成了近年来医学界的主旋律,形成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学科体系,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慢病防控与检测手段。然而,事到如今,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慢病高发,肥胖和“三高”失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病肿瘤等问题,充分说明这个医学假说“慢病源于人类DNA基因突变”是有问题的,也就是“不科学的”。

那么,很显然,人体内第三套DNA遗传系统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即是否有可能是菌群DNA异常而不是人类DNA异常导致了人类慢病呢?这一点恰好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科学问题。然而,由于人体共生微生物的复杂性,尤其是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多样性的存在,导致菌群DNA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直没有被充分关注,因为菌群DNA具有多变性,甚至是双胞胎之间的菌群DNA系统都很不一样,所以在研究上有一定难度,而且肠道菌群DNA系统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变化非常频繁,吃一顿饭或者使用一次抗生素,都会导致菌群DNA系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存在研究上的困难。

然而,我们的研究一开始并不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而是从“人为什么吃饭”这个角度切入的。由于我已经在很多场合和论文、专著中系统介绍了“菌心学说”的新观点,即“饥饿源于菌群”,肠道菌群出于繁殖的需求通过分解人体胃肠道黏膜向人体传递饥饿感,驱动人体吃饭。如果经常不按时吃饭,就会导致人体胃肠道黏膜破损表现为慢性炎症,反过来刺激了肠道菌群紊乱,破坏了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平衡,就开始向人体传递异常的代谢信号。如果反复多吃饭,那么将会诱发肥胖菌群的增加,导致菌群更加倾向于把人体当成一个脂肪储存器,从而表现为肥胖,同时开始走向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失调,糖尿病等“三高”不期而至。因此,我们的研究指向了这个有趣的事实即“吃五谷得百病”以及“病从口入”的科学依据,即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通过人体来摄食,人体顺便获得营养而存活。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菌群紊乱,就会诱发菌群DNA异常,进而诱发人类DNA异常,从而表现为人体慢病。从证据来说,基于“菌心说”学说的研究,我们形成了“柔性辟谷”技术,即每天一日三餐分别喂饱菌群,消除人体饥饿感,人体即可不饿不食,只喝水不吃饭,正常工作7-14天,不仅体重生理性下降10-20斤,而且“三高”等指标和相关症状显著改善,人的内心也能够得到很大提升,肠道菌群微生态经过测序分析发现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说明我们所主张的“菌群DNA异常是慢病之源”以及“饥饿源于菌群”、“人体吃饭的直接目的和原始动机是由于菌群需要通过人体吃饭”等系列观点是正确的。

因此,当前的西医迫切面临由于不科学的认识而升级的需要,迫切需要从“人类DNA异常导致慢病”的初级的、不完全科学的理论升级到“人类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菌群DNA异常导致人类DNA突变导致慢病”这个新的科学依据上,才有可能获得长期的健康,让菌群DNA和人类DNA都能够变得健康和稳定,这样的医学才能够真正实现“不忘初心,保持健康”的目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059610.html

上一篇:“菌心学说”必将归宿于哲学,可考虑分支形成“菌心·哲学”
下一篇:定义体重指数(BMI)的原因是什么?
收藏 IP: 210.78.1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