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皖北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已有 2466 次阅读 2015-1-19 17: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皖北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蚌埠学院 胡业生

摘要:通过对皖北职业教育现状统计分析,皖北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发展受制于土地和资金;办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有脱离市场对人才评价的倾向。如何贯“让职业教育成为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的顶层设计理念,形成职业教育新常态,本文以皖北职业教育办学过程的困境,结合职业教一般性规律,探索办学困境深层要素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困境

一、必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方向,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开始强调,2005、2006连续出台国策定调,2010年,职业教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年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都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中央把职业教育作为“让每个人有出彩的机会”的战略,加以设计、大力推进。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劳动力结构、强化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举措强力支持。

职业教育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增质增效的新常态同步推进。据统计,近五年,皖北职业院校为社会发展输送毕业生127万人,有效改善了我市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虽然皖北在职业教育中一直处于全省较快发展行列,毕业生成为支撑皖北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职业教育与安徽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有效推动皖北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任务重、责任大,亟待加快发展,以适应皖北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 

二、重要性分析

(一)经济结构调整需要

蚌埠市作为皖北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多元化发展成为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为紧跟产业发展动向,建立了职教专业情况分析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对本地职教专业进行梳理,及时分析专业设置布点情况、皖北产业结构比例及紧缺人才需求等信息,引导皖北学校进行专业优化调整。

(二)规模发展与经济发展契合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人才能力要求也提出新的要求。在人才规模数量能力等要求也新的要求。通过对皖北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科学估算要保障,皖北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支撑地方企业发展的需要,建成后的职教园区将面向本地、辐射周边,集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为一体的职教园区就成人才孵化器作用。

(三)优化资源协同发展需要

办学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是找准办学定位,我市在职业教育过程,坚持把软、硬件建设与提升教学质量同步推进,把师资能力优化与学生素质同步提高。入园院校专业设置避免同类院校专业同质化弊端,避免同类专业恶性竞争;在办学理念顶层设计论证方面,把能力导向作为办学的关键来抓落实,确保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目前,我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发展条件成熟,抱团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技能需要吻合。皖北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前期办学始终处于“理念新、制度实、管理善、成效好”发展态势。目前整合发展、加速发展,是把我市优质职业教育向纵深拓展需要。

横向分析,在产业链转移和“合芜蚌”创新产业区快速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将大幅度提升。在《安徽省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2020年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100万人 ,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47万人。应用技术型本科占本科教育比重40 %,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1500万人次,各类职业培训700万人次。蚌埠在皖北经济崛起中,是人才输出重要基地,皖北各地协调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纵向分析,是解决地方经济从粗放型向技能型模式变化与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存在不适应、不匹配矛盾的需要。

在新一轮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中,职业技能人才占到人才需求中量的65%。其它两类是高级人才10%;复合型人才25%。目前高等教育转型从学术型向技能型变化,这种变化趋势也证明了我市职业教育定位准确。从毕业生就业对产业市场调节关联性分析,毕业生在长三角企业中有较好美誉度,这也是吸引外地企业落户的核心要素之一。职业教育一定程度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协同发展、职业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主变量;

三、可行性分析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按照本地主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及各校专业特点,打破行业界限,对学校及相应专业进行整合,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基本涵盖并满足我市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以蚌埠为例,蚌埠职教中心(蚌埠技师学院)以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专业群为主,主要对接我市第二产业;蚌埠工艺美校(三职高)以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为主对接我市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蚌埠商贸学校(四职高)以现代服务业专业群为主对接我市现代服务业产业;蚌埠建设学校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群。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皖北职业教育集团由各地、市人民政府主导,相关学校、企业参加,政府通过项目设置购买服务,集团具体组织实施。以蚌埠为例,蚌埠职教中心将牵头成立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数控业。职教集团将依托学校的数控实训中心,成立机电装配、信息业服务公司,承接集团企业的零部件订单生产,学生以“工人”身份进行实际生产,来提升实践技能。蚌埠商贸职业学院联合安徽财经大学有关专业、企业共同开发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标准,来推进了课程建设,编写特色教材。工艺美术学校联合蚌埠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合开合艺术课程标准。蚌埠卫生学校利用我市医疗资源积极开发卫生服务行业标准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有预留、超越、协同、引领,是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指导思想。力争把职业教育办成特色和精品。职业教育面临市场需求与职业院校培养出现的偏差,需要整合教育力量拓宽教学和能力教学的设计,需要与企业联合培养,优化办学。开门本学是职业教育新常态,新常态中协同办学是新方式,能力优先是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目前,蚌埠市职业教育办学得到全市大力支持,前期办学社会探索过程中,开放办学联合办学成一大特色,在未来职业园区,除了一校一品的专业设置特色外,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个职业学校根据自己专业和企业联合结对,充分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并重教学要求把教学与生产对接。

四、发展现状

以蚌埠为例,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各地市规委会研究明在原职教园区3000亩范围内,规划1500亩土地用于建设蚌埠职教中心(蚌埠技师学院)、蚌埠工艺美校(三职高)、蚌埠商贸学校(四职高)、蚌埠建设学校、安徽省航运技校、1所预留学校和1所民办学校蚌埠汽车工程学校。其中,民办学校蚌埠汽车工程学校按照4500名中职生规模设计,占地约151亩,建筑面积117373,总投资约4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1.2亿元,所需建设资金由蚌埠汽车工程学校自筹解决。其余6所学校的一期项目按照13000名中职生规模设计,规划用地905亩,建设面积约31.62万平方米,投资约10.6亿元。另外,蚌埠职教中心(蚌埠技师学院)按8000人高职规模、蚌埠工艺美校(三职高)按3000人高职规模,在设计时作为二期项目预留500亩土地。这种计划模式任然处于一厢情愿的现有条件不变前提下测算的。新常态办学不能靠自然生长推动和简单化预算,办学模式需要有动态适应匹配契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规划要有市场要素参与,才能有科学依据。

如何走出这种规模测算的计划性路劲依赖,改变计划和原先办学惯性,改变缺乏针对市场对人才需要契合依据的思维模式,需要对职业教学的新常态有认识上转变。改变“必然出现”这种固化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

从数据分析,每年国土规划办划拨给地方的教育用地和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如何从政策层面给予基础建设保障用地保障,需要对目前的政策做深度调整,以适应未来职业园区建设需要。

五、问题

一是关于园区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1)资金预算与实际拨付差距很大蚌埠职教园区整体投资初步测需要20亿元,除建成已投资资金外,其余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性资金、出让入园学校地块收入、省级配套资金支持等方式筹措,目前市财政已从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等安排一定的园区建设资金,入园学校地块具备成熟条件后才能出让,且土地收储收入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园区动工后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2)加大上级财政支持力度。目前,每年省级财政支持一千万,这种支撑的力度难以推动职业教育常态化发展,如何融资让职业教育灵活办学,市场导向是发展方向,因为,庞大的资金支撑不是地方财政能支撑起的。就目前而言,对于职业教育新常态发展,需要省级财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破解融资难题。

二是关于职教园区土地指标缺口。

目前建设所需土地指标尚未完全落实,还有较大的土地指标缺口。省相关部门重点落实皖北职教园区建设的土地指标和政策支持,同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皖北中心城市一定的扶持。这种政策支持力度要和地区发展对人才需要的规模数量好专业建设需求结合设计,要从产业调整的周期,和产业链成长过程结合思考。

六、对策建议

(一)2012年皖北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安徽省中长期教育规划》、2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都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配套建设保障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安排、政策优先倾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央“三严三实”的精神要求中央既定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工作高效有序运行,这是中央工作新常态下的政绩评价机制。

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也要求政府各项工作,政策落地、执行有力有序、规范执行保障有力、监督到位、责任到位。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履职尽责,优先谋划、系统推进、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对教育专项开展顶层设计,确保国家战略执行不出现大的偏差。

(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率高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保障教育政策执行,需要从制度设计层面开始关注、形成监督长效机。皖北是短板、教育是短板中薄弱区,因为教育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皖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需要职业人才保障,各级政府要从发展的整体性,大局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三)为了规范职业教育政策高效执行,提请人大从制度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有效监督职业教育政策落地。

市场经济人才先行,目前教育落后于市场需要,人才两张皮现象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领域的出现办学与需要的矛盾,中央提出新常态模式对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对人才培养提出适切的培养模式。

既然人才培养与发展匹配,经济结构与人才技能契合,职业教育肩负新常态模式需求,那么高效开展职业教育事关全局。各级政府依法有序推进,关键是建设高效监督倒逼机制,制度监督促进“三严三实”的落实的保障,对监督制度化、常态化本质就是把监督机制化法制化,提请监督机制法制化。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在土地、财政等关键性要素给予大力支持,给予职教园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保障,这是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软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妥善处理,目前皖北职教处于发展缓慢,制约因素集中在土地和政策落实和规划扶植力度欠缺。提请人大对土地、财政政策做顶层评估测算论证,对职业教育困难出台政策保障措施。

(五)加强对职业教育宣传教育,为职业教育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人人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方向,社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价值认同,政府要有序引导民众自觉形成对职业教育整体认同,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宣传造势引导形成舆论支持。

提请人大督促信息管理部门强化对媒体和舆论宣传导向,把职业教育的政策、意义、价值宣传口径统一,确保关涉职教的公益类宣传的严肃性和宣传内容的质量。

(六)对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政策执行前提,是对现有职业教育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基础上,根据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特殊矛盾,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给予政策扶植,对职业教育实行善治管理。

(七)根据皖北职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办学基础能力弱的现状,积极调动政府、市场双控手段,整合资源、集成创新、优化办学条件,按照社会发展系统性工程中教育是基础的理念出发,从全局性战略性的大局出发,让教育兴皖的职业规划落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860931.html

上一篇:李小文院士的道德价值
下一篇:春天里面我们如何保持锻炼好习惯
收藏 IP: 60.170.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