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新闻学子,何去何从

已有 2781 次阅读 2009-4-28 09:59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方延明:新闻界一流人才的“必杀计”

     

  12月28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教授做客“传媒沙龙”与网友在线交流,主题为“新闻学子,何去何从”。

  方延明,男,1951年生,山东莱芜人 。1977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留校工作,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988年任南京大学校报主编,1990年任副编审,1995年任编审、教授,1994年被聘任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一级学会),江苏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会长。

  自1982年以来,方延明广泛涉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等。1990年开始,专注于新闻文化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和《新闻文化外延论》(1997版)、《新闻文化外延论》(修订本)等三本专著出版。1999年出版专著《数学文化导论》,在全国颇受好评,《自然》等多家报刊杂志专文介绍。

  我想,学校首先是培养人的地方,但是培养人一个是通过对他进行课程教育;另外,对于高等学府来讲,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需要非常厚实的学术背景,就是用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工作,反过来,教学又促进科研工作。我觉得大学的作用,除了培养人,还要出高科技的成果,应该是引领一个国家的科学精神。

教育方法:课内课外相结合

  [方延明]:各位网友,下午好。我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方延明,非常高兴在今天下午利用人民网这样一个平台跟大家聊聊关于“新闻学子,何去何从”的问题。  

  [网友]:人说新闻无学,嘉宾咋看?

  [方延明]:新闻还是有学问的,不仅有学问,而且有大学问。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新闻,新闻在引导一个国家当中的国民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民族政治建设这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把这样的学科做好,没有学问行吗?它既需要你的政治素养,又需要你的理论素养,还需要你的知识基础。当然新闻不像哲学、文学、历史那么深厚,那么厚重,那么有传承。但是新闻作为当下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学科说它是显学一点都不过分。

  [网友]:请问方院长,新闻院系应从哪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方延明]:第一,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方法论的教学。实际上我们这些年来,在我们的新闻教学当中,方法论教学方面是一个弱项,艾丰同志写了一个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写作方法论,但是在高校当中,专门去开方法论方面的课几乎没有。所以,南京大学从明年起,在本科生中开设《新闻实务方法论》,我最近有一本书是《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主要是给同学一些方法。
  第二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因为新闻这门学科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读书读的好,写不出好稿子来不行,怎样才能写出好稿子呢,就是一定要到实践当中去采访、去体会、去撰写,多一些来回,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们的学生安排在大四上进行课外实习,每次实习回来,都认真进行总结,把他们的实习作品在全校进行展览。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业界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媒体对我们的学生都是“免检”。

  [网友]:传媒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不是有问题?据可靠调查,媒体普遍不愿意用新闻专业的学生,觉得上手慢,是不是这样?

  [方延明]:我觉得这位网友提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不太了解情况。实际上媒体每年录用的人才绝大部分都是新闻院校培养的学生。当然,除了这些学生之外,还有来自中文、法律、经济等等学科的学生,但是这个占的比例还是很少。

  [网友]:您认为在本科新闻学教育中使用统一的教材好,还是像当前这样几强割据好?

  [方延明]:我想两个都不要片面地强调,主要看教材的质量,目前全国这么多高校,这么多教师,出版的教材,好多都是不错的,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再好的教材也是一个参考书,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把老师的智慧加进去,把其他教材的智慧也加进去,不能说一本教材就教一门课,这是我不赞成的。比如一本教材为主,要借鉴一些其他教材。对我们同学来讲,特别是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的素质不是在课堂之内,它的素质应该到课堂之外去找,课堂教学,老师给你提纲,你要通过课外多读一些其他的书,其他的教材,再参加社会实践,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对教材理解好,对教材把握好。我觉得单靠一本教材是培养不出一流的好学生来的。

  [网友]:最近有一些关于“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的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方延明]:这个消息登出来第一天我就看到了,它是登在中国教育报上。出现这样的事情也还是有可能的,并不稀奇,现在我们一些学生还是从学校到学校,比如说本科生读了,接着读硕士,读硕士之后接着读博士,顶多到媒体有一个新闻实践,实践也受到限制,实际上都是在读书当中过来的,但是缺少实践的本领,我觉得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的。
  可能两条原因。对我们新闻学博士来讲,我觉得不仅仅是会研究,基本的东西也一定要去了解。怎么样写消息,怎么样写通讯都应该了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一些本科生是写新闻的高手,就譬如非常好的篮球运动员,我们一些老师,包括我们学的比较好的博士生,他们可能更像篮球教练,我们不可能要求这个“教练”老师,写出非常好的新闻稿件,但是他一定要了解怎样去写出好的新闻稿件来。所以第一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这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一种体制造成的,但是我觉得对新闻学的博士来讲,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实践的要求。

  [网友]:看到您之前做的一个采访中非常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您认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方法?

  [方延明]:对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来说,方法非常重要,比如同样一个新闻事实,新闻高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受众最容易接受的语言和形式,把新闻传播出去,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这里就需要策划的方法,我总觉得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有时候可能一条信息的传递就差一秒或者两秒,这样的话策划就非常重要,没有策划就没有精品。
  另外,采访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同一件事情,有的采访很顺利,有的采访不顺利,有的人采访得到,有的人采访不到。再者,写作的方法、编辑的方法、审美的方法,我非常强调审美,我觉得新闻不管从版面、图象、文字,都要给人一种审美,一件新闻作品只有进入到审美的层次,才能够实现它的新闻价值最大化。所以以往,我们可能在这方面教学还是比较欠缺,要对我们的学生特别介绍介绍方法掌握的问题。如果有同学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买一本《南方日报》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闻实务方法论》看看。

教育理念:引领国家的科学精神

  [网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生源如何?外省招收的情况怎样?

  [方延明]南京大学的生源一直是不错的。我们在南京大学的文科当中,新生的入学的分数一直是名列前茅,在江苏省我们的分数线比全省的重点线要高出60、70分。全国各地我们的录取分数线也都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的生源质量是非常好的。

  [网友]: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排名如何?

  [方延明]:我想两句话:既看重排名,又不要太在意排名。应该说,国内新闻院校许多比南京大学办的历史长,培养的人数多,取得的科研成果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实际上,孔子曾讲过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全国每所新闻传播院校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不在意排名呢,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练好内功,实至名归。

  [网友]:听说你们办了一个双语硕士新闻班,在全国反响很好。您创立双语新闻人才硕士班的最初构想是什么?双语新闻人才是否是未来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

  [方延明]:我是2003年到当时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做系主任(后撤系建院任院长),我当时考虑,在全国,因为南京大学在外语教学这方面是非常强的;另外,特别是2008年我们国家要召开奥运会,我想在新闻报道这方面外语人才肯定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当时在学校张大良副校长的关心支持下,在研究生院和外语学院的支持下,拟定了一个方案,每年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法、俄、德、日、西六个语系招收1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新闻传播学院,经过两年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再一个设想主要是想使我们的同学能够具备一种双语的优势,在对外报道当中、从事新闻工作当中包括从事新闻管理工作当中具备一种左右逢源的优势,这个设想曾得到当时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的赵启正同志的高度评价,我们已经招了两届。由于这是一件新生事物,涉及到课程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想更好地总结经验,因此,今年暂停招生一年,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总结工作,以求能做得更好。

  [网友]:您的学校有什么优势呢?介绍介绍,和几个新闻学院做的优劣比较吧。

  [方延明]:南京大学的优势只有一个,就是南京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学科齐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来讲,比那种专门学科的学校要好得多。像我们学校每个星期,有时候差不多每天都有好多来自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我们的同学都可以去听。在这样的氛围里面,就会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就比较开阔,从学校来讲这是我们的学科优势。另外我们新闻传播学院的队伍比较年轻,我们的整个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50岁以上的也不过就四位老师。所以我们这支队伍应该是富有朝气,特别是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全国有比较好的影响。
  另外我们的科研成果还是不错的。这几年来,我们连续获得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另外,我们南京大学本科生教学的社会实践做的非常优秀。今年,我们有一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也是全国新闻类院校唯一的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内有许多高校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雄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网友]:一个学院的创建肯定有它培养学生的宗旨,请您谈谈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什么考虑?

  [方延明]:我们南京大学在培养学生这方面,主要是强化他们的学科基础,在这方面,主要发挥南京大学综合学科的优势;其次,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就是加强我们的实践教学。所以我们对我们高年级学生到媒体实习,学院是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近三年来,每年我们都要利用节假日组织100人左右的记者团选择重要议题,到社会现实当中进行实地采访。

  [网友]:南京大学新闻学院现在的特色是什么?怎么还没有博点?

  [方延明]:我觉得我们的特色一个是师资队伍年轻,充满活力。另外,我们在关注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的研究方面,包括加入WTO之后,我国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形成一批成果。另外,我刚才已经讲过,我们在网络传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
  为什么还没有博士点?我想我们自己的工作做的还不够,还没有到那个份儿上,目前我们全院师生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想,等我们的科研成果更突出了,等我们的成绩更多了,那个时候,解决博士点的问题就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了。

  [网友]:前不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写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举办了2005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吗?您对网络传播感兴趣吗?

  [方延明]:我想南京大学网络传媒研究中心举办了2005年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因为当时我正好参加省里的一个社会评奖项目,我没有参加会议。但是会议结束以后,我后来跟我们院里的老师了解,我们开的这个会是非常成功的。应该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网络传播研究这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们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我们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像杜骏飞、秦州、巢乃鹏、王蕾,他们都做出非常好的科研成果。今年,我们还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是对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肯定。今后,我们新闻传播学院还将全力支持在网络传播研究方面的科研工作,能够使这个成为我们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科学研究的一个品牌。

  [网友]:院校不仅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基地,还应该是一个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园地,您如何看大学的作用?

  [方延明]:我想,学校首先是培养人的地方,但是培养人一个是通过对他进行课程教育;另外,对于高等学来讲,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需要非常厚实的学术背景,就是用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工作,反过来,教学又促进科研工作。我觉得大学的作用,除了培养人,还要出高科技的成果,应该是引领一个国家的科学精神。

就业指导:“天生我才必有用”

  [网友]:本科生面对当前研究生扩招,其他专业毕业生蚕食就业机会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健康?

  [方延明]刚才有一位网友提出来,本科生面对当前研究生扩招,其他专业毕业生蚕食就业机会的情况,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健康。我想对新闻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实际上新闻工作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觉得随着当前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还是很大的。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非常需要人,关键问题是看我们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怎么样,你有没有真才实学。我觉得你有真才实学就不愁找不到工作。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种情况下,什么样的心态才算是健康的心态?我想有一句古语叫“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具备新闻方面的一些素养,另外你在学校经过实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东西,我觉得就业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从事新闻学习的同学,也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媒体上。比如可以去考公务员,可以到企业去做企业的宣传,企业形象的策划都可以。再一个,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发达地区,也应该把就业的路子放宽一点,比如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那里可能创业的机会、成才的机会更大。

  [网友]:现在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饱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南大新闻传播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有什么举措和经验?

  [方延明]:现在新闻专业毕业生饱和,这个问题要看从哪方面看。不光是新闻专业,其他一些专业就业的形势也不是很乐观,相比较而言,新闻专业最近十来年,专业招生比较快,截至2004年底,目前在校的新闻专业的学生,大概超过10万。每年毕业的学生大概2.5万到3万。这部分毕业生真正到媒体去的不到三分之一,所以我觉得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专业的概念要淡化。比如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到媒体去,也可以到企业,到企业去做企业的宣传工作、形象设计、企业策划等等,另外也可以去做公务员,到政府部门、行政部门等等,我觉得就业路子还是宽的,今后专业跟就业的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太强调专业对口,我们在学校里主要培养他的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做人的基本素养。让他到社会上去之后,能够谋生、生存、能够为这个社会服务,我们培养的口径并不是说,毕业之后只能到媒体去,其他的地方你去也做不好,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有的学生,做企业的员工一样做得很好。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我想我们在学生就业方面,我们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另外我们培养他们一种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职业精神。比如这两年我们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做了两件事,在全国反响非常好,一个是行走淮河的调查,在《南方周末》有几个版的报道,在全国产生非常好的反响。去年我们的学生又到安徽,调查几个县的农民秋收的问题,后来在《南风窗》做了长篇报道。这个成果,我们参加了今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我们获得一等奖,这也是全国新闻传播类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奖,这是很难得的。另外,我们对我们的学生还要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总的来说,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个是从课程设计上增加选修课,这样能够使他们在南京大学四年学习当中,有比较厚实的专业基础,又有比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话,使他们在校得到一流的培养,到社会上去能够有一流的竞争力。  

  [网友]: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

  [方延明]:我觉得我们目前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还是可以的。当然了,竞争很激烈。我们学生就业的单位,目前主要一部分是在媒体的,有在高校的。

  [网友]:现在新闻学院的女生越来越多,但新闻单位用人却都爱要男的。这种供需您认为能解决吗?

  [方延明]:我想在这个地方要为我们新闻传播学院的女同学大声呼吁一下,我们好多女同学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她们到新闻单位之后,做的都非常出色,希望用人单位能将她们和男同学一样对待,为她们提供一种平等的就业机会。

教育生涯:由理转文 如虎添翼

  [网友]:方院长您是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后来怎样开始从事新闻传播研究。从理科转到人文学科领域,您的学科背景对从事新闻传播研究有什么帮助?

  [方延明]我是1977年1月份在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毕业之后,留在党委宣传部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稿子,我记得是1977年10月10号登在人民日报上,从那以后,我在南京上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南京大学的对外宣传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30年的时间了.
  我觉得从事新闻报道,一个是兴趣使然,另外一个就是结合了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是个党员,当时留在高校,就被分配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做新闻宣传工作。
  我觉得数学可能对我从事新闻传播用处是非常大的。至少有两条。数学非常讲究方法,它思考问题有高度的概括性,另外数学的语言非常简洁,不罗嗦,像物体运动,那么复杂,星星之间的规律一个方程式就可以表达。所以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维对我从事新闻报道起的作用很大。包括前几年,我还出了一本《数学文化导论》,现在如果让我做数学题我可能做不出来了,但是我从事新闻传播当中,数学给我的启发非常大,我觉得数学是一个原创学科,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有一些理科的背景,我想对你的工作可以添虎翼之功。

  [网友]:南京大学要求所有文科的学生都要学习高等数学,您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方延明]南京大学让所有文科的学生都去学习高等数学,而且这个高等数学一定要及格,才能够拿到南京大学的毕业证,我觉得数学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素养和素质。曾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讲,他说数学对一个国家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掌握了数学知识以后,对他们到社会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都有好处。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好多都是大数学家.
  农村有一些老太太,她不识字,她照样生活,但是她必须识数,她不识数她就不能交换了。一个人如果不识字这一点都不丢人,如果我们说这个人不识数,等于是骂这个人了。所以数学特别是对我们国家今后从事四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对当代年轻人来讲,这个应该作为一个必备的素养。比如搞经济,我曾经做了一个调查,近20年来,在世界上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许多人都是因为数学上的成绩去获奖。数学如果没有很深的研究,你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大经济学家。
  南京大学做这项工作主要考虑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养,包括北大等等其他高校,我觉得他们都在提倡让文科的学生去读数学。我前些年写的一本书《数学文化导论》,也正想在全校开一个选修课。

  [网友] 新闻文化学是一个新学科,您是怎样开始做这个领域的研究?为什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方延明]新闻文化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新的学科,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我们国家的新闻工作者所开创的新的领域。我当时还在南京大学校编辑部工作,当时我是从新闻出版报(1989年),看到艾丰同志写的一篇文章,非常受启发,因为我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开始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时国内进行的文化讨论非常感兴趣,而且我当时也在从事新闻,所以当时我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93年就出版了一本《新闻文化导论》,到了1997年又出版了一本《新闻文化外延论》,2002年又进行了再版,所以在国内同行当中,还是比较早的。所以我觉得新闻作为一个大众型的文化,应用型的文化,涉及的学科应该是很广泛的,我觉得研究新闻文化可以对新闻学研究开拓一个外延比较宽泛的领域。最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同行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像刘智同志等。

  [网友]:您认为一个院校新闻专业的掌门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最重要的是什么?

  [方延明]:这个网友提的问题非常好。作为一个院校新闻专业的掌门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应该熟悉新闻传播学这个学科;第二应该熟悉媒介的一些大概的行情;如果不熟悉这个学科,不了解媒体的行情,就不知道怎么样培养你的学生,这实际上像营销问题,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是用人的,必须了解用人这方面的情况。第三,掌门人的素质一定要有凝聚力,要能够团结人,会用人,一个学科的兴旺发达,关键就在于掌门人能不能把你的教师队伍团结好,形成一个合力,去凝心聚力。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掌门人的人品一定要好,如果掌门人的人品不好,可能就会众叛亲离,没有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这个学科也不会搞上去。
  我想,一个院系新闻专业的掌门人,要了解你的学科,要了解你培养出来学生的需求市场,另外你自己要有一种非常好的人格,要有人格魅力,能够团结人。另外,要有敏锐的学术视野,能够把握住当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

  [方延明]:非常感谢人民网给我和网友提供了这么一个良好的机会,在这里交流一些看法。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有些问题也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都讲完,我可以留下我的网址,大家可以发到我的电子邮箱:fym526@nju.edu.cn,谢谢各位网友,谢谢人民网,谢谢主持人。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刘梦羽[实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228661.html

上一篇: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下一篇:超越与独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