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504-Y3约9时余至烟霞洞参加胡适120周年诞辰座谈,我第一个到场,其后上海段怀清、七十七岁陈先生、陈子善,厦门谢泳、南京邵健、南开李新宇陆续进来,杭州除国涌外,尚有浙大高力克、《救救小学语文》的作者郭初阳、童蓓蓓、杭师大刘克敌和我,以及浙大出版社宋旭华、南方都市报某某等。
涉及话题不少,如胡适在大陆之遭际、胡适与鲁迅之异同(建设与破坏)、胡适与梁启超与吴宓等等,午餐在龙井路上、五老峰下的“冬夏春秋”餐馆吃,餐后又到苏堤花港观鱼乘船游湖并继续发言。
余简述两点:一、今人以时代更替、情趣转换而改变对鲁迅、胡适等民国文化人态度,仅表明今人之需求,而潜伏简化历史、为我所用、遮蔽整体之弊端,事实上,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而言,除了极端主义,胡适、鲁迅、吴宓、周作人、林语堂诸人之间存在重要的互补性,以其不同资源汲取和路径选择共同形成了民国时期文化多元、多样的格局,达成了为1949年以后大陆所缺失的文化生态平衡。今日大陆学者之选鲁选胡,仍如盲人摸象,只顾一头(实际是补课或亡羊补牢策略选择),未免偏狭。
二、说到纪念胡适,似乎应当重新估价胡适之为白话诗开创者的功绩。新诗近百年历史中,似乎很少有诗人承认受胡适影响,然事实上胡适不但在语言上为新诗奠定了白话传统,内容上也为新诗奠定了新诗思想性的基因,如《威权》、《老鸦》中的新思想宣示,从而对新诗提出了思想性的要求。
后一点,是昨晚读叶匡政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受启发想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