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这是很有创意的盗版啊!”
子 张
许骥为某书店从香港请来马家辉做讲座,我也想蹭点光让他跟学生见见面。不成想因涉“港澳台”还要提前申请,立马儿没了热情,只好在课堂上动员学生去浙图报告厅领教这位与梁文道一起在凤凰卫视做“锵锵三人行”节目的文化评论家之风采。但是当我下了课,乘校车赶回家拿了那本《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再打的赶到浙图报告厅时,却发现黑压压的坐席中并没有两个小时前的目光。唉!现在的中文系学生啊!
马家辉那晚说的是电影,那个在异国与女朋友将错就错、不期而遇的神秘故事我却有些耳熟,大概是他写到哪篇文章去过吧。第二个故事我学会了一个日语词汇“花见”,第三个故事则与一九七零年代一个美国片有关。我对电影所知寥寥,实在不得要领。只感觉马先生虽时时流露机智,但似乎本质上并非热闹场中人。其装束和幽默,好像更多是出于节目需要的缘故。
此话并非不敬,因为马先生另有为我钦佩之处。两三年前许骥作课题,要研究他喜欢的李敖,我建议他把题目限制在李敖的大学生活范围,或可为当代大学生自我规划提供一点建设性经验。结果发现在我所存有关李敖的书中,竟有一本马家辉写的《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二零零二年五月版,当以特价购自近年浙图的“假日书市”。匆匆阅读一过,深为作者当年以大二学生身份撰写“李敖传”表现出的十足锐气所折服。马家辉,这位被李敖称为“小马”的人,当年为了李敖“弃港迁台”,先后入读辅仁大学和台大心理学系,且在大二下学期果然如愿写完了这本李敖传记,于翌年作者二十二岁时初版。
我说这本“初出茅庐”之书表现出“十足锐气”,绝非客套虚言。正如马家辉在书中所言:“梁启超和胡适都是死去的人,对他们的‘盖棺论定’,毕竟比对活生生的李敖作评论来得容易。况且李敖的著作非常丰富,涉及范围又十分广泛,政治、社会、文化、文学、历史……无一遗漏,而在另一方面,文章以外的现实问题更常常会使我们感到‘还李敖一个真面目’的困难。”而通过“尝试在情绪和宣传以外,利用确实的资料将李敖‘定位’”,他果然得出了清爽的“结语”:“我感觉二十多年来,不管是骂李敖或是捧李敖的人都搞错了,他们的最大错误,是根本没有把李敖在历史中‘定位’、没有摸清李敖的‘本质’是什么,而光凭私见偏见就乱捧乱骂一通。丑化了的李敖或神化了的李敖,都不是李敖的真面目。真正的李敖是一个历史断层时期的再启蒙思想家,是一个玩票者、是一个全面人、是一个怪胎、是一个狂妄的自负者、是一个‘儿戏学问家’、是一个有权威性性格特征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异议者!李敖是一个‘深得人心的英雄’,但是那些‘人’明白李敖的‘心’吗?在一片丑化、神话的声音与文章里面,李敖孤独依然、寂寞依然……”
然我手头这部《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的目录实在奇怪,竟把李敖的《胡适评传》与马家辉的“李敖传”按先后序列一排到底,即把两本书排成了一本书,前十一节是《胡适评传》,后九节为“李敖传”。使我阅读时困惑莫名。
现在马家辉来了,不为别的,就听他解释一下其中原委也是值得的。于是在讲座结束,粉丝们签完名、照完相一一离开后,才经许骥介绍彼此见面握手。站在路灯下,我取出这本马先生早年的著作请他写几个字,不料他一见此书,立刻定论为“盗版”。但在我提醒他注意该书目录中的《胡适评传》时,他却开玩笑说:“花一本书的钱买了两本,这本盗版书买得值!”并在路灯下题写了标题中那句话:“这是很有创意的盗版啊!”
有何“创意”?原来该书是作为李敖“著作系列之一”推出供读者认识李敖的,所以才把两本书印在一起对照,封面、封底的三个广告语也相互关联:“只有李敖才能写出真正的胡适之”,是为《胡适评传》;“一本曾引起八十年代青年学子争相讨论的畅销话题书”和“只有马家辉才能把李敖的毛病挑出来”,是为马家辉的《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
虽是“盗版”,也须“盗亦有道”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廿一日,流感中)
(载《联谊报》2010年9月4日第四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360901.html
上一篇:
写给2010级新生下一篇:
人格缺陷与制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