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科研量化”与“论文民工”的忧虑

已有 2977 次阅读 2010-2-26 21:34 |个人分类:生活:深入当代|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院开会,为了提高到会率,用了“到会有礼”的方式,也算是开学第一次全院会议的“开门红包”。开完会,坐校车回到家,想把今日拍的几张梅花照片贴到博客上去,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赏梅何必到超山》。

博友们大概也注意到了,我最近的博客有点“只说风月、不谈风云”的倾向,除了闲情,还是闲情。甚至在去年年底有一两个月没写博文。李宗彦君来短信问我何以如此,我颇为悲观地回答他:“写了又有何用?”还引用梁漱溟的话说:“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不错,我突然想到鲁迅老年以后意识到青年时代只相信“进化论”的偏颇,现在我也有同感。年轻时代,我也对未来充满理想,总以为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但是现在,进入了所谓“新世纪”,却惊讶地发现咱们这个时代一点也不必“旧社会”好多少。民国时代的人们以为大清国不好,新中国的人们又以为民国不好,“新时期”以为“文革”不好,现在进入新世纪,为什么突然发现原来问题越来越多了呢?

想到现代诗人辛笛的名诗:“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如今晚,本想贴点花花草草,打开“科学网”劈头看见的却是江晓原教授关于大学科研量化的感慨和《大公报》关于大学教师不是“论文民工”的议论。这一下触动了我的脑神经,我本以为自己不再会激动,但还是禁不住临时改变了主意。

我要说的,就是江晓原教授和《大公报》的议论也正是压在我心底的话,恐怕也正是“科学网”博主们——中国最前沿的知识分子们共同意识到的话,但愿大家都来呼应一下,并让这种呼应转变为一种改变现状的思想力量和社会力量,真正改变中国学术界这种自欺欺人的学术制度!这种制度一天不改,中国的学术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进步。

                                                                                           2010、2、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297974.html

上一篇:一首变体的十四行诗
下一篇:毛翰新乐府,清新天下传;道是有巢氏,蜗居真可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