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笔下有个人血馒头,据说可以治痨病,不过得痨病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抢购事件,即使人血馒头真的可以治痨病,今天的人也一定不会去抢购,因为如今的医疗水平如此发达,小小的痨病已不在话下。最近北大出了个教职工抢购馒头事件,不知这件事能否被今天的作家们写进小说里?
面对北大教职工抢购馒头、食堂限购馒头事件,大家议论纷纷,有说这是利益作祟,也有说老师与学生争抢,是小人行为。我想问问:“如果你是北大的教职工,或者你们学校也有类似事件,你会不会去争抢?”有人说学生是弱势群体,那么老师是强势群体吗?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去争抢馒头的都是些什么老师?北大算得上中国最牛学府之一了,教职工们竟然还对学生食堂的馒头感兴趣,这说明了什么?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戴德昌老兄写了篇博文,指责北大抢购馒头的人是小人。我不这么看,当一个社会斯文扫地了,恐怕不是斯文人的错。当然,不排除争抢馒头的人中有贪图便宜之人,但如果大家需要靠争抢馒头过日子,这日子过得也够窝囊。假如大街上廉价出售馒头,大家上去抢购,这可以理解,因为毕竟很多人家的日子并不富裕,但如果大学的老师们需要在食堂里抢购馒头,意义就非同一般了。至少他告诉人们一个信息,北大的很多老师们还没有到不需为油盐酱醋茶操心的境界。
我忽然想起了陈安说的很穷的院士,如果北大也来一次福利分房,别说自掏四十万,即使是自掏100万,会不会出现争抢的场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大概一年前,道听途说北大教授年薪达到20万,现在看来此言未必可信,即使教授年薪能够达到20万,那么那些副教授、讲师们的年薪又能达到多少?众所周知,北京的房价早就名列全国大都市的前茅,即使是六环以外的房价大概也达到了2万/1平米左右吧?一个年轻教师想在北京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需要多少年?可我知道,某些政府机关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便可以在不算太差的地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而我们的大学教职工们还得为日常生活中的馒头操心,似乎反差有点大了。我们不妨算一算帐,市场上一个馒头多少钱?食堂里一个馒头又是多少钱?一个人一天需要吃多少个馒头?每天消费的馒头差价有多少?如果这个差价都是众多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为了这个差价不惜耗费时间去争购,丢的是谁的脸面?老师的还是学校的?
众位博主都是知识分子中的一员,还是别去指责北大的老师们吧,如果你们学校也有廉价馒头供应,估计你也会去争抢,除非你不需要为家里的柴米油盐操心。虽然我可能不会去抢购,不至于活了几十年,连一个高价的馒头都吃不起,我宁可多花点钱,省出点时间,但我非常理解北大教职工的抢购行为,谁让我们还不富裕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