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事业型与家庭型,你属于哪类?

已有 5478 次阅读 2013-6-13 15:30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事业型

曾几何时,报纸对于陈景润的生活大肆渲染,什么开会时躲在厕所看书,到商店买一只袜子,最后左右脚果真一只新袜一只旧袜,走路撞电线杆子,出国只吃馒头,为国家节省了外汇等等。陈景润一度成为数学家的代名词,陈景润的行为举止成了数学家的标准行为。

其实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生也是千姿百态的,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不可能被复制。宣扬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史以激励后人无可厚非,它可以起到鼓舞年轻人斗志、鼓励年轻人上进的作用。但任何人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别人模仿的榜样。我们可以学习一个人某个方面的精神,却不可能按照某个人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去工作或生活,否则就不是自己而是某某第二了。

今天读到了安博士的一篇博文《我既喜欢又不喜欢马博士》,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98897.html)。坦而言之,我赞成陈安关于生活与工作孰轻孰重的观点,只不过陈老弟行文历来比较尖刻,不了解的人可能会受不了。相信马博士能了解陈安并无恶意,只是发表自己的论调而已。如今对工作如痴如狂以至于没时间顾家的人可谓稀罕动物,我历来对这类人无比的敬佩,因为我是永远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有一次在与朋友聚会时,我表示为儿子未来的求学之路担忧,一朋友马上说:“没问题,我可以帮忙”,我立马站起来,端起酒杯走到他身边,毕恭毕敬地说:“冲你这句话,我敬你一杯。”接着我调侃道:“为了我儿子,让我卖身都干。”对我而言,家人的生活与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不过是我谋生的手段。

前天在成都,一位长辈跟我开玩笑:“我看你除了数学,什么都感兴趣,数学对你只是一种手段。”他的话不无道理,如今,工作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不过是赖以生存的职业,有多少人真的为事业而活着?人因为要活着,所以选择了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而选择活着,我想这也许是陈安老弟所谓的本末关系。我并不讨厌我的专业,甚至有点喜欢,喜欢一杯清茗、吞云吐雾、苦思冥想的感觉。我抽烟并没有真正上瘾,如果不看书,一个月不抽烟也无所谓,可一旦捧起书本,便不由自主需要点起一根烟,否则将不知手该放在何处,我想很多瘾君子可能都有我这种感觉。我也不讨厌教书,甚至喜欢教书,所以教书于我绝对不是应付,无论是生病还是情绪低落,只要我站在讲台上,绝对不会让学生看出我的病态,更不会将情绪带到课堂上。我有时也跟学生谈到职业精神,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为职业而献身,但每个人都应该有兢业精神,不为别的,只为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为事业而献身,同样也不可以非议别人为家庭而牺牲事业。记得不久前有一篇报道,说一个学生为了生病的母亲而放弃了进一步求学的机会。这位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深为感动:“学习还有机会,但母亲只有一个。”我们该为那些献身事业的热血青年叫好,也该为那些为了家庭与亲人牺牲事业的人们祝福。每一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任何人作出任何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

说到马博士对待工作与家庭的方式,我觉得只要马博士的妻子与孩子能够理解,马博士自己觉得是一种幸福,我觉得没什么不妥。当然陈安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示喜欢或不喜欢也是正常的,但最好别针对人,而针对某种生活与工作方式表明态度,这样或许会少一些可能的争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99105.html

上一篇:我的廊桥我的梦
下一篇:薛涛转世?
收藏 IP: 113.65.8.*| 热度|

41 王锟 赵美娣 刘洋 李学宽 曹聪 陈小润 陈安 李汝资 戴德昌 陆俊茜 吴飞鹏 曾新林 刘立 魏武 苏德辰 曾泳春 张鑫 张焱 张玉秀 韦玉程 马磊 钟炳 张仁勤 赵甫荣 李志俊 曾红 武夷山 杨月琴 刘波 杨正瓴 邹丽嫦 JIANHUN EroControl xuyiganghz 心静如水 lbjman dreamworld biofans 好象 aliala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