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也许只是个神话 精选

已有 10194 次阅读 2013-4-16 12:31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教育, 神话

中国的学生素质并不差,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本科阶段,在各种世界性的竞赛与水平测试中,中国的学生恐怕不输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学生。虽然我对“中国的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的说法表示怀疑,但中国大学生的基本功相对于很多国家的学生是绝对占优的。中国早就不屑参与国际中小学数学能力测试了,而美国却还在为他们的中小学生在国际数学水平测试中表现的不理想而纠结。可为什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呢?

研究生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首要因素还是生源,因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问过好几个985高校的老师:“你们的本科生出国率有多高?”回答最高者可以达到30%-40%。毫无疑问,出国者必定是该校最优秀的那部分学生。我也曾经在一次项目验收会上请教几位老师:“你们每年把最优秀的本科生都送出国了,如何保证本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即使是我本人,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好学生为什么热衷于出国?外在的原因自不必说,就内因而言,我们的体制不鼓励学生在本国或本校深造。很多985高校招聘教师要求具有海外博士学位,地方高校则要求“三代”出自985211学校。这种荒唐的政策貌似要求高质量,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扇耳光的愚蠢行为。它逼着优秀学生纷纷涌向海外、涌向985高校。

师资固然也是影响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论平均水平,国内教授与海外教授的差距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水平不如人家?是中国人的资质不够好吗?海外华人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者并不罕见,可见华人的智商未见得比别的种族低下。为什么国内学者的水平普遍不如人家呢?这个问题与“你们每年把最优秀的本科生都送出国了,如何保证本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样不是普通教师能回答的,我们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这类问题。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拿来主义可以拯救中国的学术与教育,结果也许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改善中国的学术与教育,反而加剧了原有的痼疾。主张拿来主义的人也许会以日本等国实施拿来主义的成功作为实施这计划那计划的理论根据,却忽略了拿来主义的成功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好比当你移植一棵树时,既要选择真正需要和优质的树种,也要看土壤环境是不是适合这类树木生长。人家的拿来主义能够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拿来主义也能成功,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成功的苗头,相反地,它变相地鼓励了师生争相洋漂镀金。事实证明,任何出于功利主义的目的或计划都很难造就真正的大师。

即使我们有最优质的生源与师资,如果没有让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那也是培养不出大师的。有位智者说过:“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也可以说,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不可能诞生大师的。谁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没有人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当一个人处在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时,他才可能真正达到思想自由的至高境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把心思放在追求各种耀眼光环上的人会成为大师,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把SCI、项目、奖励当成至宝的学校会成为思想的天堂,会成为滋生大师的殿堂。

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很多的政策与措施无疑是在把已经岌岌可危的教育与学术推向更加危险的边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80660.html

上一篇:钓鱼随想
下一篇:向编辑MM道个歉!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79 陈小润 李学宽 孙学军 李志俊 程智 赵美娣 孔梅 刘艳红 李宇斌 梁建华 吴飞鹏 徐晓 李宁 李云杰 刘洋 魏武 张玉秀 范丁丁 李永振 刘建兴 刘晓锋 刘玉柱 韦玉程 王少新 钟炳 戴德昌 陈一良 杨玉龙 陈杰 邓小钊 王涛 杨正瓴 赵晶亮 唐常杰 陈欢 李伟 肖纲领 吴志诚 李磊 戴幸华 万润兰 彭真明 杨文涛 陈旭宁 白红友 蒋永华 宁利中 张骥 胡先奇 刘全生 唐小卿 吴锦宇 杨玉玲 张旸 吴浩宇 刘蓉晖 梁进 张波 李天成 崔小云 杨如意 罗春元 武丽慧 王兰辉 xqhuang xiexianli lbjman zzjtcm yxh3161 louiexp gxn117 lipingren wangdaoyongzai zhouguanghui blackrain007 clp286 cheng3712 biofans royce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