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我的几次投稿与评审经历 精选

已有 7106 次阅读 2013-3-25 14:15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习

我对日本人的狂妄自大历来是不屑的,但日本人对待学术的态度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我先后有几次向日本投稿的经历,第一次是向《名古屋数学杂志》(Nagoya Math.J.)投稿,不久以后,收到了编辑部的回函。我打开信封,稿子上针对文章的语法密密麻麻修改了很多,而且审稿人另附纸张流水账般给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我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逐一认真做了修稿,要知道那时候电脑还不发达,我还在用386,对LaTex也还在学习阶段。好不容易修改完成寄回去了,过了不久,审稿人再次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就这样稿件往返修改了不下三四次,最终接受发表了。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投稿,也许审稿人没有这么好的耐心,早就一枪把你给毙了。

很多年以后,第二次向日本投稿,这次是投给日本的《东北数学》(Tohoku Math.),这回更让我感动,审稿人除了指出文章中的文法问题,还指出了证明中的疏漏,要求我修改。我没有花多少时间修改完成了,大概过了个把月时间(那时都是纸质函件往来),我收到了编辑部的来函,审稿人专门另附了一张纸,将我其中一个定理几乎重新证明了一遍,要求我按照他的证明写。我仔细推敲他的证明,的确比我的证明简洁了许多,最终稿件被录用了。类似这样的事例在美国也有,我非常感谢老先生J.Ball,虽然与他素未谋面,但他的认真与好心同样令我感动。美国的数学杂志大多是编委负责制,稿件直接寄给编委就行了。有一次,我把稿件寄给J.Ball,他没送审就给我退了回来,我发现稿件上面用红笔做了很多修改,包括形容词改成了副词等,非常详细。他好心提醒我,先把语法修改之后再寄给他。洋人的这种善良与认真精神让我自愧不如。

尽管我们有过很多失败的投稿经历,但洋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意见大多是非常具体、中肯的,让你不得不服。当然偶尔也有令人沮丧的评审,例如,我也曾经收到过这样的评审意见:“The main result is very nice”,可最终还是给你拒了。

我自己也参与过很多稿件的评审,有像老邪说的那样拒审的,那是因为我的确看不懂,也有很熟的人被我拒稿的,因为文章中含有原则性错误。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文章确有新意,即使有错误,我也不会轻易拒稿,通常会让作者修改。曾经收到过一份评审邀请,我虽然不是小同行,但与我的专业多少有关系,读起来并不那么费劲。我读完全文,感觉这篇稿子在那份杂志上可发可不发,如果稍作修改,强化一下还是有发表价值的。我看作者的引言部分实在吹的有点不着边际,便要求作者就文章本身的意义作出说明,而不是就他所从事的方向泛泛而谈。其实是希望他在引言部分稍微谦虚一点,莫要夸大其词,另外就具体的细节也提出了修改意见。没想到不久之后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作者的抗辩信,声称审稿人根本不懂他做的工作云云,我真的哭笑不得。我将稿子压了几天,最终还是写出了这样的评审意见:“作者说得没错,我的确不是他所从事领域的同行,我的意见不算数,请你们邀请其他同行重新评审吧。”我不知道这篇稿件最终的命运如何,我只是觉得,即便是一份纯粹的学术论文,从审者与作者的交往中也可以看出一些东西来。

看客们,你们能读懂其中的味道吗?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73783.html

上一篇:就某些过激的言论向程代展老师致歉
下一篇:科学网第一帅哥与地球物理专家还没初一女生有见识
收藏 IP: 113.111.43.*| 热度|

16 苏德辰 吉宗祥 钟炳 赵甫荣 杨正瓴 文克玲 韦玉程 刘立 曹聪 徐传胜 杨建军 Editage意得辑 丁国如 clp286 undercontrol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