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规则与结果 精选

已有 5170 次阅读 2012-12-5 12:14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专业, 办法

前几天听一哥们说,他们评博导一直搞到晚上11点多,某专业为了让自己的一些老师评上博导,采用打包的办法,企图蒙混过关,但有些材料实在太差。于是有人当场提出:“你想让他们当博导,那就先修改这该死的文件。”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评职称、评岗位、评项目,甚至选拔干部,无不充满玄机,普通百姓又如何能窥探其中一二?那些鸣冤叫屈者不过是游离于规则之外的可伶虫。我曾经见过某单位的评审规则:“某年某月之后出身者需具有博士学位。”规则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一定要是某个特定的年月?如果是1945年或者1950年,甚或1949年这类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年份,大家一般不会感到怪诞,可偏偏卡在个位数既不是5也不是0的某一年,这就有点意味深长了,如果你不了解该单位的人员分布,你肯定看不出其中的奥妙。

在法制时代,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在特定的规则之下进行,否则就乱了套,例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限制在年龄不超过45周岁,你已经过了45周岁,可你觉得自己大器晚成,超过45岁了还要基金委给你杰青,恐怕有点强人所难。不过如果你能左右基金委的评审规则,把杰青的申报年龄放宽到你的年龄,那就另当别论了。再例如,申报项目一般要经过通讯评审与会议评审两个环节,你的申报书在通讯评审环节就被专家枪毙了,可你觉得不公平,一定要基金委给个说法,基金委能给你什么说法?除了尊重专家意见,鼓励你下次再来,他们还能怎样?当然如果枪毙你申请书的专家是个别的,而你又能让基金委相信这位专家评审不公,也许还有翻盘的可能,再或者,你的同行会评专家特别认同你的申报书,在会上强烈推荐你的研究,也有翻盘的可能,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途径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很多人总是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当某个结果公布后大肆攻击结果的不公正性,殊不知,现在的人哪有那么笨,宁愿冒着违背规则的风险做事?只要是公布的结果,多半是符合规则的,至少表面文章已经做足,所以你的攻击注定是苍白无力的,除非你能够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攻击结果不如攻击规则,因为高明的人会首先修改规则,然后按规则做事,你只有找出规则上的漏洞,才有可能改变结果。

遗憾的是,普通人要挑出规则上的漏洞谈何容易?有时候你明知道一个结果是不合理的,但在合法外衣的保护下你无能为力。你能想到的那些问题,规则的制定者早就想到了,他们自有一番说辞敷衍于你。你说某项条例不合适,他会告诉你:“没试怎么知道不合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次修改条例时,他们又会解释:“规则都是在不断完善中的。”即使失败了,他们仍然有说法:“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允许失败。”遇到脸皮厚的规则制定者,他们会闭着眼睛高唱赞歌,哪管你说三道四。所以在某种特定的体制下,没有必要对既定的规则与结果抱太大希望,如果你对那些从一开始就知道结果的事情还如此的较真,除了给自己增加烦恼,不会改变现实一丝一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39398.html

上一篇:也说海龟评职称
下一篇:她从严冬里走来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35 庄世宇 杨正瓴 吴飞鹏 李学宽 张玉秀 赵美娣 陈小润 齐国臣 吕喆 丛远新 魏武 吴浩宇 钟炳 李土荣 韦玉程 鲍海飞 武夷山 谢强 马磊 马红孺 王康建 汪晓军 陈智文 王芳 蒋迅 邹丽嫦 罗帆 xqhuang yxh3161 wgq3867 anran123 ncepuztf phage yinglu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