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职称评审总算有了一点改进

已有 4645 次阅读 2012-10-12 13:59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称, 最好, 代表作

每年的职称评审都是个敏感期,无论是申报人还是评审人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申报人担心代表作得不到评审专家的认同,评审人为各种各样的招呼为难。让自己心安且不得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退避三舍。所以这些年我基本不参与材料的评审,所有的材料寄到学院后一概分发下去,而且不留底子,别人问我,我也答不上来给谁了,但总还会有为难之处。

今年的代表作评审换了一种做法,除一部分纸质材料还是像往年那样寄送到各个学校人事部门,大多数的材料改由省里直接通过网络送到相关专家手中,而且正好是在黄金假期中。除非评审人自己说,或者省里相关部门泄露,谁也不知道谁的材料到了谁的手里,这样评审人就安静很多了,不至于因为各种招呼左右为难。

当一个老师也挺不容易的,过去除了职称,还有一个东西可以追求,那就是房子。住房改革后,你能不能住上房子就看你有没有钞票,再也不存在住房分配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钞票就是公平,豪华别墅朝南开,有钱有势住进来。如今对于绝大多数的老师而言,也就剩下一个东西可以追求了,那就是职称。在一般人的思想中,如果当个大学老师后一辈子连个职称都混不上去,也太丢人现眼了,何况职称解决后还会有很多后续的好处。于是大家都挖空心思想当副教授、当教授,教授一旦解决了,如果觉得“事业”上还能再冲一冲,那就再努力努力,争取个把这个奖那个奖,然后就是这个者那个者,于是白花花的银子跟着来了,到那时,住房还不是小菜一碟?

追求职称没什么错,完全可以理解,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只是最好尽量减少因职称带来的矛盾。我觉得有一个办法不妨一试,除了代表作采取网络评审,并且专家库扩展到全国,会评也采取异地评审的办法,就像数学建模比赛一样,各省交换评卷,这样或许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21821.html

上一篇:为什么好学生只对分数感兴趣?
下一篇:老爷子,别骂我,我冤哪!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16 杨月琴 钟炳 刘淼 李学宽 武夷山 吴飞鹏 陆俊茜 李土荣 戴德昌 罗帆 李伟钢 韦玉程 张雪峰 fansg yxh3161 h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