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最近最热的话题大概要数“国家核心竞争力”了,忽然间我想起了上小学时读过的伊索寓言《狐狸开大会》:“一只狐狸被猎人夹断了尾巴,一次狐狸大会上,没了尾巴的狐狸大谈没有尾巴的好处,建议大家都把尾巴去掉,话音刚落,一只老狐狸站起来说:‘狐狸先生,如果我的尾巴也被猎人夹断了,我一定赞同你的意见。’于是,去尾巴的提案没有得到通过。”我叙述的只是大意,文字与原文有所出入。
狐狸大会的好处是狐狸们可以举手表决是否同意大家都去掉尾巴,试想一下,如果狐狸们也有一个可以决策的头领,那狐狸们讨论是否同意去掉尾巴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头领想让大家去掉尾巴,不想去也得去,如果头领不愿意去掉,没尾巴的狐狸等于自淫了一把,所以有些事情其实是不需要争论的。
就说这人才引进吧,成功与否要让事实说话,为什么不先做个试点呢?我们都知道一种新型农作物能否推广首先要在实验田里试试。我们引进人才已经有若干年了,请问有多少引进的人才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的投入与回报成比例么?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列举三钱,好汉不提当年勇,那是那个时代的事,要看眼前、看现在,再说中国成功引进了几个三钱?或许你会提到SCI,提到《Nature》、《Science》,老百姓不关心这个,老百姓只关心家里摆着的电视机、电冰箱,手里拿着的手机、相机,还有马路上走着的汽车有多少是真正的国产?还有这能救命的药物,不管是生物制剂还是化学制剂,又有多少是中国人的发明(中草药除外)?到是有国产的,大楼是国产的,可老百姓住着提心吊胆,马路是国产的,可从来没有平坦过。
人们说到人才引进时不管是否赞成引进总爱把一句古语挂在嘴上:“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这句话用来形容今天的人才引进并不十分恰当,要知道现在的“橘”也曾经是昨天的“枳”,至少是“枳”苗,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橘”终究还会变回“枳”,何况这些“橘”本来就有“枳”的基因,别以为做了几天“橘”就变不回“枳”了。
我比较赞成杨玲的观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有八方来朝,国家自然就有了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论毫无意义,如果你能与首领说上话,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说服首领相信你的话,否则再多的争论与小孩子打口水仗没什么不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