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基础教育最需要什么? 精选

已有 12879 次阅读 2017-6-19 11:21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先来张美图:

该图系黄勇教授用maple所作)

它就是基本不等式的直观图解,蓝色的是算术平均,绿色的是几何平均。


基础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从新课标到新教材,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新课标,过去很多院士们都有过讨论,但于事无补,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难有本质变化。新课标的理念是好的,可能争议之处在于内容以及课程的体系,关于这个问题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何况新课标如何修订无伤大雅。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材的编写,二是教师参考书。

我曾在各种场合傻乎乎地议论过教材,在此应该为人教社唱一首赞歌,我撰写过一篇文章“课标、教材与课堂教学浅议”,文章投到了人教社旗下的《课程.教材.教法》。这篇文章指出了教材(包括人教社出版的教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人教社显得很大度,虽几经修改,最后居然给我刊登了,人教社能有这样的胸怀说明大有可为。

关于教材我已经议论过很多了,这里不打算说得太多,我觉得,教材编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题引导式,也就是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师生就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了,这种风格与Steward的《微积分》颇为相似,但对编写者的要求比较高,不是一般的中学教师与教研员能编写得出来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回归传统,按照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练习五部曲编写,既不扯什么问题情境,也别扯什么思想方法,让教材成为纯粹的知识载体,这样的教材编写难度不大,稍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都可以做。与其第一种方式做得不伦不类,不如回归传统,老老实实按数学内容的完整体系编写。

教师教学参考书对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拜读过一些教参,坦率地说,有点差强人意,教参通常都是指出某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至于某章节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则避而不谈。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教学参考书应该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

1、某内容大概需要多少课时?这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自己一般也都知道。

2、某内容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传统的教师参考书也都有介绍。

3、某内容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参考书的核心与灵魂,如果是概念课,教参应该指出概念因为什么而产生,如果是原理课,教参应该阐明原理的科学价值以及原理产生的背景,换句话说,概念、定理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便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以基本不等式为例,基本不等式(也叫均值不等式)的科学价值是什么?有哪本教材与教参提及过?从方法论意义上说,基本不等式是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算术平均是线性运算,几何平均是非线性运算),从其科学价值说,通过基本不等式可以对代数式进行伸缩变换从而完成估计,无论是最值问题还是不等式的证明都是如此,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任何科学的产生都是源于问题,课堂的核心应该是引导学生怎么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概念与定理,问题正是在概念与定理的建立过程中解决的。我赞成弗赖登塔尔的观点:“数学教育是数学的再创造”,数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再创造过程当然也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4、如何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诚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育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数学现实”,有了问题,还需要合适的情境,将问题嵌入到该情境中形成问题情境。因为数学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未必适合用来作为教育过程,教师需要将其转换成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教材试图做这种尝试,有些做得不错,但很多问题情境让人莫名其妙。

5、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的探究不少,可惜的是,误把验证当探究的地方并不罕见。验证与探究貌似有相似的特征,但有着本质的不同,验证是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设法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检验,而探究则是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发现某种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对数运算法则为例,中学教材给出了MN各一组数,让学生计算lg(MN)lgM+lgN,然后比较计算出来的这两组数。你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无异于已经告诉学生这两个数是有关系的了,那还探究什么?何况由于给出的不是特殊的数,学生得到的都是近似数,实际上根本没办法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得教师牵强附会地“总结”出运算法则来。在这个运算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能不能在老师引导下发现lg(MN)lgM+lgN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几组很特殊的数,例如1亿乘10亿、1千亿乘1万亿等于多少?怎么算出来的?因为学生已经知道对数的概念了,很容易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发现lg(MN)lgM+lgN之间的关系,再此基础之上不妨像教材那样再给出几组稍微一般的数,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是不是的确有这种关系?最后再给出证明,这才是探究式教学。

如果我们能写出这样的教师参考书,不需要搞那么多的教师培训,教师自己就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好教师。

基础教育最不需要的是五花八门打着改革旗号的“概念”游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1061693.html

上一篇:拿什么送给你—我的父亲?
下一篇:荷塘花雨
收藏 IP: 116.22.133.*| 热度|

37 周健 朱晓刚 王从彦 韦玉程 李东风 张忆文 钟炳 武夷山 吕洪波 杨正瓴 魏国 黄永义 徐耀 黄世臣 王安良 张海权 黄育和 李坤 李志俊 陈敬朴 李学宽 郭战胜 史晓雷 魏焱明 王林平 wgq3867 xlsd zjzhaokeqin ljxm ericmapes zhangling aliala guhanxian temam zhyzh changtg twhaot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