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项目/课题申请书中往往有“预期成果”和“可行性分析”这两个栏目,通常的做法是在“预期成果”中掰着手指头说,我的预期成果有一、二、三、…… 搜肠刮肚,尽可能去罗列。可实际上能不能取得,就很难说了。同样,在“可行性分析”中,申请者必须拍着胸脯保证,我基础如何扎实,路线如何合理,前期工作如何顺利,赌咒发誓,一定能完成课题。
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与科研工作的性质相违背的。因为科研成果能否取得有一定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但你如果真要在基金/项目/课题申请书中老老实实去写,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的后果,因此,为了能说服评审者,顺利拿到课题,说谎在所难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基金/项目/课题结题时,问题又来了。如果你不嫌麻烦,去申请延迟结题,或者不落一个不能按时完成的后果,你又必须不同程度地撒点儿小谎。
那么,如果除申报与结题时做假之外,还有无破解法呢?
有。其一,改革现行的基金/项目/课题申请和评审方式,容许一定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其二,采取一种“卯吃庚粮”的做法,也就是所谓的“以课题养课题”的做法,在已获得的课题经费的基础上,同时为下一个申报课题做工作,如果一切顺利,然后届时再来申请;其三,每次写基金/项目/课题申请书时,将预期的成果取得说得保守一点(实际上早已取得更好的结果),克意留下余地,以待将来还有事做。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与此也有点类似,如果你选择较深较难的题去做,很可能在规定的两到三年内完不成,除非你愿意延迟毕业。由于现在“延迟毕业”并不那么popular,所以开题报告中研究生需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要说服专家组,“论文是可以按时完成的,研究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我在前一篇博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注意事项》说,“目前的开题报告形式有点不太鼓励研究生去克服人所共知的研究难题,因为通常完成论文是有时间限制的”。看来要想鼓励研究生期间的探索和创新,改革现行研究生培养体制(例如延迟毕业也可保证与正常学习期间同等的待遇),容许研究生论文结果存在一定的开放性是有必要的。以前
总之,我国现行的基金/项目/课题申请和评审方式过分保守,似乎有点逼人造假的意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容许科研结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是必需的。同时,改革研究生培养体制,保证延迟毕业的研究生在利益上不受损,或容许研究生论文结果存在一定的开放性,也可增进研究生论文课题的探索性和创新性,避免日后研究不顺利的学生论文造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