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学点传统文化不会得精神病

已有 1986 次阅读 2019-4-8 15:14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传统的知识分子进取时取儒家,失意时学道家(或佛家),得意和失意都有凭据,都有依靠,不会想不开,走绝路。

史飞翔《历史的面孔》中有一篇《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论述甚详。他说“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髓。”“中国人得势时都是儒家,摩拳擦掌、积极入仕;不得意时都是佛道,退隐林泉、寄情山水。其实读书人无论入不入仕,都离不开佛道思想。一个文人头脑中,是儒的成分多呢,还是佛道的成分多,这除了受出身、经历的影响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他在仕途上走的是否顺利。南宋初临济宗宗杲禅师曾说:“今时士大夫学道,多是半进退,于世事不如意,则火急要参禅;忽然世事遂通,则便要罢参(禅)。”士大夫们得意时就去做官,把禅书放在一边;不得意时再拿出来,姑且又将做官放在一边。正是因为拥有儒释道的完美结合,中国的文人才能够过着一种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理想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宝库。儒家刚健有为,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万事看空,消极出世,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道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以柔克刚,安时处顺。儒家思想有利于进取,是处身顺境的支撑力量;道家思想适合处于逆境或赋闲,是命途多舛者的精神食粮;佛教思想更是人生经历大挫折的精神安顿剂。“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修行处世之道;而“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则是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生活艺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72108.html

上一篇:读一点古人的博客
下一篇:牙龈有病,还可能得老年痴呆
收藏 IP: 150.255.29.*| 热度|

3 蒋德明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