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厚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there 计算语言学博士 希望在这里留下学术的足迹

博文

刘慈欣的语言观——让人震撼的不止《三体》《地球》

已有 3484 次阅读 2023-2-4 23:35 |个人分类:Linguistics|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三体》《地球2》都很精彩,很火。作为语言学研究者,除了科幻电影和小说感受到震撼之外,更多的是赞叹刘慈欣对于语言问题的关注。刘慈欣不是语言学家,但对语言有着宇宙社会学的观照视角,于我心很是戚戚焉。与其他科幻作品不同,大刘谈的确实有深度。作为对比,《阿凡达》中人造的语言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新意。《降临》中的外星人语言就是画圈圈,画圈圈的语言能遇见未来,则非“科幻”,近乎“玄幻”了。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写,最近被电影再次击中心扉,就当是读后感吧。

QQ截图20230205000012.png

大刘科幻世界中的语言观,主要在《乡村教师》和《三体》中,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语言的本质: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人类的语言利用语音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这个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语言学并没有把信息交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是更多地去研究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句法、语义。计算语言学在这方面着力颇多,编码、解码技术不一而足。但是,这背后的理论还得花功夫好好总结。

二、人类语言的传输效率:每秒110比特。

看到这个论断,令我十分震惊。因为我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语言学里经常讲的无非是语速,一分钟能说60-200字词,或者是听力语速、默读速度、书写速度、朗读速度等,都是以字词为计量单位。但是刘慈欣用的是“比特”。“比特”对于计算语言学来说很常用,但很少用于衡量语速或信息传递速度。

这个问题,在脑子里盘了几天,想了想应该是有问题的。大刘用的“比特”其实是按照文字在计算机里的二进制表示来说的。一秒钟,两三个字。按摩尔斯码,确实在10个比特左右。汉字的话,比特会多一些,20比特左右。如果按语音来算,比特会高不少。但是到底多少,根据语音的数字化精细程度不同,会有差别。但语音这样计算是不对的,还是应该以字词的区分度为基础,进行信息编码的比特换算。最终还是会接近文字的20比特左右。

但是,10比特并不是人类信息的传输效率。因为语言中的一个字词,背后代表的意义是无法用比特来衡量的。这也是我思考了很久但没有成文的意义编码理论问题。10比特是数据传输的效率,不是意义传输的效率。具体先不展开,待咱论文发表再说。

大刘又有些悖谬地,在《三体》中指出一个词语甚至无语的巨大信息量:

父亲点点头,没有说话。他们父子之间的沉默要比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从小到大,父亲是用沉默而不是语言教育他的,语言只是沉默的标点符号,正是这种父亲的沉默造就了今日的章北海。   ——《三体》

大刘不满人类语言的低效性,设计出三体人的超高速信息传递方式:思维透明

在思维和交流方面我们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我们都有大脑,而且大脑都是以巨量神经元チ姆绞讲悄埽ㄒ坏那鹗俏颐堑哪缘绮ǜ浚苤苯颖煌嘟邮眨蚨∪チ私涣髌鞴佟>驼饷匆坏悴钜臁�  ——《三体》

 

这一段令我十分不解,虽然我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我们也非常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就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但是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思维,往往也很模糊。缺乏完整的、独立于人脑之外的科技术语体系,类似于手把手教的技艺,恐怕文明也难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未来:语言融合

大刘猜想将来的宇宙舰队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中英混合语。这一点确实是有可能的。这种混合语言在很多双语或多语社区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更多地作为日常口语来使用,并且社区内的成员都同时具有多语知识。例如“英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英语-汉语”的口语混合。

现在司令官在讲标准的汉语,但三大舰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与地球上的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都有些相似,只是把这两种语言更均匀地融合了,词汇中汉、英各占一半。    ——《三体》

但是,混合语想进入正式的书面语是比较难的。因为在书写上会破坏一种文字体系,语法上也会不兼容。

对于语言未来的前瞻性思考是需要的,小书《语言探秘》中也涉及了语言大战的现实问题。未来,人类会不会发展出更好的共同语,形态如何,非常值得探讨。

QQ图片20190315133615.jpg

四、宇宙语言:叶文结设计的语言,发向宇宙的信息,也值得玩味。

红岸自解译系统的研制

    引导部分:以宇宙间通用的基本数学和物理原理,建立一个基本的语言元码系,能够被任何掌握了基本代数、基本欧氏几何和基本低速物理学定律的文明所理解。以上述元码系为基础,辅以低分辨图形示例,逐步建立语言体系,语种:汉语、世界语。——《三体》

其他的物种能读懂这样的信息吗?存在跨星际物种有效的语言吗?

五、超光速通信

信息通讯技术大刘确实是工程师,除了语言,他对信息传递也有着前瞻的思考,毕竟宇宙太大,光速的通信明显不够用。

电磁波是宇宙间最原始、效率最低的信息传递方式。   ——《三体》

以人类的技术水平向前一步,高效的宇宙信息传递技术有两种:中微子和引力波,后者后来成为人类对三体世界的主要威慑手段。  ——《三体》

 

六、人类知识的代际传递者——教师

读到这一段,心为之一震。大刘从宇宙的视角,观察人类文明,把那些在低效的语言面前,孜孜不倦地进行代际信息传递的人称之为教师。 

而我被震动的地方,是联想到受苦的不只是“教师”,人类幼体要学习、继承人类知识才是真的累!在这个信息本来就爆炸的时代,孩子们要学习人类几万年积累的知识成果,特别是近500年来西方的那些科技文化成果,学习压力怎么能不大?

作为老师,掌握着一定科技手段的老师,是不是要为教育想点招?帮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人类知识呢?

与科学网的诸位老师共勉!

《乡村教师》的原文如下:


 “您想知道哪些方面?” 蓝84210号上的值勤军官问。

    “比如,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这种器官在这个行星以氧氮为主的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什么?!”旗舰上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们开始也不相信,但反复核实过。”

    “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14-1374874.html

上一篇:古汉语拉丁语同场竞技,国际古文自动分析进展令人振奋
下一篇:为什么不能说“感谢聆听”——来自褒贬指向的理论分析
收藏 IP: 180.110.59.*|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