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此表写于2年前,无意翻出来,贴之以备查。不当之处请海涵。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学术的中心,Boston又是中心的中心,哈佛和MIT在此,两大名校领衔的几所大学科研教学实力在国际上几乎首屈一指。访学来之前,孤陋寡闻的我,以为北京、南京的大学城已经不得了了,到Boston,那是小巫见大巫,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差距太大。其差距甚于南京和北京的差距。具体差在哪里呢?
项目 | 南京名校 | 北京名校 | 波士顿名校 | 简评 |
大学排名(世界排名) | 200开外 | 50开外 | 前五有二 | 排名不重要,自身的完善最重要 |
学科排名 | 略同上 | 略同上 | 略同上 | |
名校学费 | 8000元/年 | 8000元/年 | 4万美元/年 | 高学费促使学生更努力 |
副教授工资 | 7000元/月 | 7000元/月 | 5000美元/月 | 美国教师工资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还是让教师保持一定的斗志 |
教师/行政比 | 1:1 | 1:1 | 4:1 | |
经费来源 | 政府为主 | 政府为主 | 校友、私人捐助上亿美元 企业捐助上亿美元 | 培养好学生才有钱,服务企业和社会才有钱 |
学校图书馆数 | 2-4 | 4-10 | 10-90 | 多样的专业图书馆 |
学校博物馆数 | 2-5 | 5-10 | 10-50 | 不敢相信大学的博物馆可以这样好 |
馆藏图书(种类而非册数) | 50万(中文为主) | 200万(中文为主) | 上亿(各种语言) | 多少书都是传说中的书 |
本科生数量 | 3000 | 3000 | 1000 | 名校并不扩招 |
有无封闭式校园 | 有 | 有 | 无 | 知识就是给大众的 |
学生住校比例 | 接近100% | 接近100% | 30%左右 | 因为学校就没有多少宿舍,宿舍的价格往往比租房还贵 |
图书馆开放时间 | 早8晚9 | 早8晚9 | 24小时 | 可以睡图书馆沙发 |
课程助教人员数 | 1-2,实际0 | 1-2,实际0 | 1-4,根据学生的数量,一般15-20个学生配一个助教 | 大量的助教,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既培养了教学人才又减轻教师负担 |
带博士资格 | 教授博导 | 博导 | 副教授即可 | 有经费、有想法的就可以带博士、博士后 |
企业合作 | 当地企业 | 当地企业 | 全球企业 | 东西做好了,企业慕名而来合作 |
教师来源 | 土鳖为主 | 土鳖+海归 | 全球精英 | 不是精英最多待6年 |
使用教材 | 中文为主 | 中文为主 | 英文为主 | 语言的优势是一方面,教材的新鲜、高质量才是根本 |
学生去向 | 本地企业 | 本地企业、出国 | 首选创业、去一流大公司 | 学生知道去向好,往往更拼搏 |
课堂形式 | 灌输为主,照本宣科 | 灌输为主,辅以讨论 | 讨论为主,分组报告,教师只讲线索和难懂的关键之处,全球视野 | 授人以渔,在讨论和研究中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
本科毕业论文 | 必须 | 必须 | 可选 | 本科生不需要写论文 |
硕士年限 | 3年 | 3年 | 1-1.5年 | 硕士也就是修习感兴趣的课程 |
硕士毕业论文 | 必须 | 必须 | 无要求 | |
博士毕业需发表论文 | 必须 | 必须 | 只看博士论文本身价值 | 博士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
科研评价机制 | 论文等级、数量 | 论文等级、数量 | 同行评议(在学术圈的真正地位和价值) | 看一个人在会议上的发言、是否主席,研究成果是否具有价值 |
论文评价机制 | 论文等级、引用量 | 论文等级、引用量 | 同行评议(在学术圈的真正地位和价值) | |
学校特色 | 综合性 | 综合性 | 突出专业特色,不追求大而全 | MIT只是理工 |
发展目标 | 国内一流、世界一流 | 世界一流 | 培养未来的顶尖人才,提供综合的社会服务、科研探索 | 目标从来不是一流,而是自我的完美 |
科研特点 | 紧追国外 | 国内领先 | 已经在世界前沿,不断探索未来 | 探索是使命 |
本科学生心理状态 | 以玩为主,或死读书,但还是想玩 | 玩或考GRE出国 | 拼命在读世界、研究问题 | 中学太累,到大学都想玩玩了 |
本科学生背景 | 死读书 | 死读书为主 | 综合素质高,经历丰富,有个性,有兴趣,全球视野 | |
研究生心理状态 | 混文凭为就业 | 混文凭就业为主 | 有兴趣才读研读博 | |
科研经费管理 | 繁琐 | 繁琐 | 规章明确而稳定,按部就班,效率高,每个院系都有专职秘书负责报销,师生只需要把票据整理一下交给秘书即可(无需粘贴) | 经费不需要教师过多手续 |
开放性 | 谈不上 | 可供参观 | 到处是实验室的展柜、全透明的实验室,甚至还有博物馆和教室一体 | 科研成果就是要给人看的 |
差距是明显的,不过依然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培养人为本,做好现在,放眼未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