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22岁正教授plus影响因子也有泡沫

已有 7002 次阅读 2012-3-30 08: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泡沫, 教授, 影响因子, 22岁

22岁正教授plus影响因子也有泡沫

 

这几天科学网一直在风起云涌地讨论刘路该不该聘为教授和奖励。我把大部分博文的观点归纳如下:

122岁太年轻,资力尚浅,不该聘;

2)太年轻当教授,会让学界浮躁;

3)有博主认为中南大学这样做打破常规,有炒作成分,不该提教授,不该发奖金;

4)有博主的观点遮遮掩掩,似乎在说,解决“西塔潘猜想”是数学小分支中的小问题。

5)有博主认为学界、高校要注重文化建设,远离喧嚣,容下安静的书桌,营造淡泊功利,潜心治学的环境。

我觉得这些观点有点酸葡萄效应,因为这个科学问题尽管没有歌德巴赫猜想大,但也是多少数学界牛人想解决也没解决的问题。中国就缺乏这样的人,缺乏这样的年轻人。中国学界目前论资排辈严重,发表很多不解决问题的文章来晋升教授比较普遍,需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

很多人要求学界淡薄名利,潜心治学,但即使是大师也要体面的生活。民国、新中国初期的教授淡薄名利,是因为收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当然可以做到对名利不追求而潜心治学。而现在治学的人收入偏低,人才流失严重,愿意做研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都想考公务员当官、做金融大亨、或当歌星影星,刘路的出现有如给学界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给年轻人一个示范:一方面说明做学问也非常有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给年轻人知道大学问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要去读死书。

中南大学做的对,对做出成绩的年轻人就是要高调,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这里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影响因子。

大家都知道,论文影响因子是什么,这个网址有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2081764.htm)。影响因子是科学家评价论文水平的一个指标,但是影响因子有时也会失灵。因为大成果常常不发表在很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就如刘路这个成果也算是个大成果,但发表的杂志影响因子也不是很高。高琨得诺奖的论文影响因子也不是很大。庞家莱猜想的发表也是。

还有就是影响因子可能有泡沫。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计算公式:IFk= (nk-1+nk-2) / ( Nk-1+Nk-2)

  说明:

 k 为某年, Nk-1+Nk-2 为该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nk-1 nk-2 该刊在 k 年的被引用数量。也就是说,某刊在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其20042003两年刊载的论文在2005年的被引总数除该刊在20042003这两年的载文总数(可引论文)。

这样的计算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科学家群体大的学科,由于科学家都要发表论文相互引用,不考虑已发表的一篇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情况下,被引用的概率相对要高,即对于科学家群体大的学科,某杂志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分子相对于科学家群体小的杂志分子要大。这可以算做泡沫。例如,地学和生物学比,地学科学家群体可能只有生物学的1/8左右。生物学的杂志影响因子都很高,随便挑一个都是10以上,而地学最高可能就不超过5。生态学也是,最高14,比地理学高一点。

因此在评人才或比材料的时候,杂志影响因子小的学科比较吃亏。其他学科和生物学比,影响因子总是低,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建议学科之间比材料的时候,引入相对影响因子:

某杂志的相对影响因子=该杂志影响因子/该学科专业杂志最高影响因子(这个最高影响因子不考虑超一流杂志Nature sciencePNAS,因为这两个杂志对每个学科都是一样的)。或者用郭文姣留言建议的一个学科SCI杂志的影响因子平均做分母。这两种计算方法,影响因子就标准化成0-1之间的取值范围了,学科之间就可以比较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02-553276.html

上一篇:三月春缘: 和诸君科网三月春韵诗
下一篇:七绝-樱花开
收藏 IP: 58.16.41.*| 热度|

8 陈学雷 金小伟 罗渝然 陈儒军 刘全慧 黎夏 王继华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