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扫兴的节日游

已有 3344 次阅读 2014-10-9 17:15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旅游, 龙门石窟, 少林寺, 清明上河园, 白马寺

 

河南古迹多,寺庙多,名震中华,无不向往。国庆期间,与家人一起,前往古都开封、洛阳和登封等地,参观游玩。没想到,兴冲冲而去,意灰灰而归。何因所致?请看如下遭遇。

1.景点人多成患

所到之处,大都人山人海。特别是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和开封府,更是熙来攘往,摩肩接踵;如要摄影留念,只能与他人合影;想照一张无人的景物,比登天还难。在龙门石窟的栈道上,仅能缓缓鱼贯而行;观赏洞中石刻,需耐心等候。在少林寺,欲坐观光车,需排长队等待,还不如步行参观快捷。堵车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距景点几公里时更甚。由于大量时间浪费在路途,所以不得不减少原定的参观景点数量。似此旅游,那里是散心,分明是受罪。

要想舒适旅游,必须改变现状。办法是:改革休假方式,即取消挪用双休日拼凑小长假,全面落实《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法规中的带薪休假制度。同时,有必要对有关条例进行适当修改,将逐步增加带薪休假天数纳入其中,并应列出具体落实措施;对拒不执行带薪休假的单位,及时给以曝光和惩罚。

2.无车位照收费

参观龙门石窟时,驾车进入了一处停车场。在场内,开了一圈,没有停车位,只好出来。但到出口时,却要照样收取停车费10元。我们一再声明,场内车位已满,进去并未停车。但收费员强词夺理,一口咬定:不管你停不停,只要从车场出来,一律收费。我们没有时间与他理论,痛痛快交付10元,立马开车走人,另寻停车场地。就在这时,进口处又有几辆车驶入了停车场,管理人员对此视而不见。其管理之混乱,可见一斑。

3.少林和尚发威

参观少林寺时,有一配殿,门口有一对联,写得很好,哲理性强,但内中有一字,我们不认识。恰好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坐在门口,我们向前虚心请教。他先是支支吾吾,后说不知道。于是,我们举起相机,欲将此联拍照,以便回去查阅。没想到,该和尚勃然大怒,厉声叱责:删掉!删掉!!其面目之狰狞,令人望而生畏。我不禁想起了佛学中,“对人以和”的箴行,以及“五戒”中的妄语。难道这位和尚没有学过佛学,还是因为养尊处优日久,而将戒律忘得一干二净?

4.丽景门商业化

据资料介绍,洛阳丽景门,原名丽京门,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最优秀的城门,始建于隋代。今日的丽景门,是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元,于2002年至2004年在原址新建的。其规模之宏大在河南古建筑中居首,是洛阳古城最具特色的标志;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之一。

上午,我们来到这个景点。丽景门外与丽景桥上,还算整洁;进入瓮城,景象大变,杂乱异常:城中小车乱停;下方一层,特产店、专卖店、酒吧、御宴、烧烤、羊汤饭馆等等,一应俱全。上方,房地产、木材、砂石、商砼、投资理财咨询等广告高悬。我们购票或示证,登上城楼,但见建筑上的油漆大量剥落,刚建十年即已破旧不堪,而参观者寥寥无几,真是令人大失所望。有人说:“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我的感觉与此相反:“到了丽景门,悔来洛阳城”,着实损坏了洛阳城的古都形象。

5.门票价格奇高

所到景点的门票,价格奇高:龙门石窟120元,清明上河图100元,少林寺100元,龙亭公园70元,开封府60元,天波杨府60元,白马寺50元,大相国寺45元,铁塔公园40元,中国翰园40元,包公祠30元,延庆观30元,丽景门30元。共计775元。门票花销,远远超过住宿与伙食费用。而北京偌大的故宫和颐和园,其门票价格才分别为60元和30元。河南的门票价格如此之高,真是使人难以理解。

6.商店高价宰客

      在少林寺内,偶然听到一位游客在商亭询问:“农夫山泉”多少钱一瓶?回答是8元。据说,这种550ml的饮用天然水,在一般超市仅卖1.5元。价格为何如此悬殊?显然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景区内价格垄断所致,而绝非供不应求,市场在起调节作用。

7.忍受连日雾霾

到了河南之后,天天重度雾霾,有时感到头脑不适、喉鼻不爽。从龙门东山,远望西山石窟,茫茫一片;所摄照片,犹在雾中。在开封府登楼眺望,远景只能依稀可见。尽管心情欠佳,还是相当乐观,抱着“即来之,则玩之”的态度,坚持不懈,按计划在河南境内旅游了3.5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4-834305.html

上一篇:滇情难却(6)
下一篇:初入科考之门-中科院西南队贵州分队黔东考察记事
收藏 IP: 123.113.32.*| 热度|

2 朱晓刚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