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dehua0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dehua01

博文

由孔子的一生说开去——关于人格的修养和治学的方法与态度

已有 2943 次阅读 2011-8-7 20: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孔子的一生是曲折的又是光明的。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尽的关于人生的、社会的只言片语,并且几千年来一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用一生的精力去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以穷尽人生的本质。

    《论语》中记载了一段对话,如下: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那么这个“一”又是什么呢?

是“仁”。孔子的哲学核心就是“仁”。在《论语》中,“仁”以不同的面目,在不同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次。这些不同的界定并不是因为孔子的“仁”没有“一以贯之”的主旨,而恰恰说明了“仁”内涵的丰富。樊迟问“仁”,孔子答曰“爱人”;颜回问“仁”,孔子答曰“克己”;曾子概括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谓“忠恕”,朱熹解释说:“尽自己的力量去办事叫忠,推己及人叫恕。”

那又怎样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呢?

    子绝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当他“一以贯之”遇到挫折时,又该怎么办呢?

该反省?还是该纠正?

孔子曾经困于陈蔡之间,他就问学生子路:“难道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子路说:“是不是我们还不够仁,人们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智,人们不放心我们?”孔子答曰:“假使仁义的人一定受信任,怎么会有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假如智慧的人一定行得通,怎么会有被纣王挖腹剖心的比干?”

又问子贡,子贡答曰:“你的到太伟大了,这狭隘的世界容不下你。你能不能稍微降格以求呢?”孔子答曰:“好的农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的工匠只追究技巧而不追求苟顺人意。”

最后问颜回,颜回答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也。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人生有很多种“道”路可以选择,有行仁的王道;有暴力的霸道;有阴谋的诡道。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提供了一个参考。那我们又如何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5815-472803.html

上一篇:研究生一年有感
下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收藏 IP: 221.6.32.*| 热度|

1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