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学术传承点滴(1) 精选

已有 6891 次阅读 2014-9-27 20:5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任一学科的基础理论:不同的科学哲学理念会形成不同的学派,不同的方法论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应用对象会形成不同的观点。而无论是学派,无论是各自的方法论,也无论是具体的学术观点,还有一个随时代的变迁在作用着。时分时合,时起时落,这是大宏观。学术上的百花齐放是一种客观存在。

      花无百日红。无论是学派,无论是各自的方法论,也无论是具体的学术观点,它们也是时而为时髦的潮流,时而为被抛弃的“垃圾”。

      然而,无论是学派,无论是各自的方法论,也无论是具体的学术观点,他们却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无差别的支持着他们的合理性,而也在同时否定各自的某些方面。从而,在肯定各自的局部真理性的同时,也就否定了具体学派、具体的方法论、和具体的学术观点的绝对性或绝对普遍性。

      但是,学术上的百花齐放所形成的核心性内涵是客观存在着的,是百家所公认的,从而,这部分的为百家所共享的内涵就被我们泛称为基础科学。

      承认这类学术上的相对真理性(的客观存在)是学术得以传承的前提条件。

      那么我国的情况如何呢?在上世纪50年代,某些学派、方法论、观点,甚至于基础科学理论被错误的消灭了。

      到了改革开放后,出于急迫性的压力,对科学上的捷径的寻求和狂热逐步形成为主流。

      到了今天,表面上,各式各样的方法论、各式各样的学术观点非常的丰富多彩,所发表的论文在以“实证材料”的形式、以无可置疑的气势向我们证明着这点。

      但是,我们却无法从所发表的论文的中发现或感觉到它们的核心内涵。也就更谈不上发现这类内涵的支配性作用的存在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发表的论文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从而是对国外核心的参与性工作。

      对一个学者,如果我们把他所参与发表的所有论文集成起来看,也无法从所发表的论文的中发现或感觉到它们的核心内涵,那么唯一的结论就是:他没有自身所信守或信仰的学派、方法论、观点。

      按等级来说,我国还是有一小批学者能在观点层次上有所建树。但是,在方法论层次上,就少而又少了。而在学派层次上,那就更是少了。

      如果这种现实“翻译”成人们习惯性的说法,那就是:基础科学落后(没有学派传承),重复性研究突出(方法论上的摹仿),研究目标不明确(观点上的抄写)。

      我国近20多年来的论文考核制度继承了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后的论文考核制度,可以说是实现了与国际的并轨。但是,我们没有自身的学派和方法论,从而只不过是在观点层次上操练。

      由于观点层次上操练可以发表大量的“高级别”论文,从而以此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和科研经费投入机制直接的否决了非时髦学派和方法论的生存权。这样,学术上的百花齐放在客观上被消灭了。

      这样,学术传承就沦落为空白支票。

      没有学术传承支撑的所谓学术团对也就成为一个小农合作社:产品五光十色种类泛多(论文)。但是,没有形成核心性的产品。

      这种现实反映到高校,那就是:课程种类繁多,没有核心性课程(但是,很多课程被定义为核心课程)。换句话说,高校课程中没有学术传承的要素。从而,百校一面、千校一面就是必然结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831312.html

上一篇:利他性和利己性的科学技术研究
下一篇:学术传承点滴(3)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30 姬扬 陈楷翰 李轻舟 刘淼 范会勇 胡荣桂 黄永义 常顺利 徐晓 曹聪 戴德昌 罗德海 林中祥 褚昭明 科学出版社 徐旭东 张文增 邹利波 李兆良 曹君君 关法春 魏金本 周明澤 shenlu wgq3867 eastHL2008 biofans ybyb3929 jzhang129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