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被动的转身: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

已有 3409 次阅读 2013-1-15 00:4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高校研究生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很多的原因,这里谈学科上的客观原因,无法人为改变的原因。

       无论国内外,研究生生招生和培养都必须满足下面的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但是,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而言,必须是: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1.因为科学上的创新性研究工作首先是源于对实验现象在理论上的新认识或是新的理论结果,而其基础是对学科的纯粹理论研究工作,因而,导师必须是在招生学科方向的理论上有相当深厚的研究。这是前提条件。

       下面假定导师是合格的。那么,对科学上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下面两个要素就成为关键所在。

 

       2.必要条件:导师主动的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身。

 

       学科性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工作的详细推演结果是很难发表的,尤其是它与共识性理论有明显的差别时,或本身还没有完善时。但是,如果只不过是简单扼要的发表结论性的东西,审稿者又很难接受,因为支持性内容不足。这样,发表单纯的理论研究工作就非常的困难。

       那么,这样的研究成果就只有自己的研究生可以全面的接触到。从而,招研究生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这个转身是被动的,那就不妙了。)

       而研究生有两条路线选择:1)进一步发展下去,做后续性的理论研究工作;2)搞应用,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选合适呢?这是要由导师来评价的。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只不过是能撮合着搞点应用研究工作。那么,质量高不了,创新性就别谈了。

 

       在我国,假定有合适的人选,如果做后续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则论文发表是个大问题,按目前的量化体系,肯定不能毕业。

       这就只有一条路了,搞应用,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

       也就是说,除非导师本身要想完成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否则就会有师生目的性不同的矛盾。

       在目前的框架下,无法培养纯粹理论性方向的研究生。甚至于强化一下也未必可行。因而,在我国,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几乎无一例外的指向工程化应用方向。

 

       3.充分条件:导师得有研究经费。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搞应用研究工作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于是不可能的。

       一般地说,研究经费可能支持理论性研究,但是,更多的是指向应用研究。在我国现行办法下,即便是研究经费是支持理论性研究,为了学生能顺利发表论文,也就只能花在应用研究工作上。

       但是,因为经费时间有限,一般地说,只能做简单化应用,从而,没有多大的创新性(或根本没有)。

      

       因此,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制度产生的客观情况是:大多数导师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结果:1)不利于培养(或培养不出)纯粹理论性方向的研究生;2)不利于培养(或培养不出)学科性的创新性人才。

 

       开出的药方:把“三无”博导清除出去。这个药方等价于单方面强调条件3(导师得有研究经费),强制条件2(导师被动的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忽略条件1(导师必须是在招生学科方向的理论上有相当深厚的研究)。

      

       当把目前的科研量化体系加在导师能否招生上时,导师就被动的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除非他早就转身了),从而,与导师必须是在招生学科方向的理论上有相当深厚的研究这个前提条件迟早要发生剧烈冲突。

       虽然在短期内,被动转身的这部分导师能提高研究生质量,但是,从根本上中断了学科性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

       从长远来看,研究生出现的质量问题就将进一步升级为:3)只能培养盲目跟随型人才,或是培养只能做简单化应用的人才。

       到用人的时侯,说什么都是晚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653171.html

上一篇:工业上的瓶颈:连续介质的疲劳断裂问题
下一篇:论文发表概念的演化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3 陈冬生 张资平 朱桂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