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论文发表概念的演化

已有 3362 次阅读 2013-1-15 13:3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概念, 论文发表

 

       什么是论文已经发表的标志?

 

       当前,考察一般期刊和著名期刊会给出相同的结论:能列入参考文献的论文就是已经发表的。但是,也容许某些非传统出版方式,如学位论文,网站论文(极少)。

       但是,也有不同的结论:1)一般期刊,只要是正式出版的,就是已经发表的。2)著名期刊有一个倾向性,只有著名期刊上的论文或学术性专著,才被看成是已经发表的

       几十年前的概念:只要读者(理论上)能够找到的文献就是已经发表的。除了学位论文,正式出版的文献外,自行印刷的论文也算是已经发表的(极少)。

       这种演变表现为如下特点:1)在参考文献中,对学位论文的引用越来越少;2)对非著名期刊或学术性专著的引用越来越少;3)除非是公认的网站论文,极少引用。4)尽可能引用国际性著名期刊的论文(英文论文)。

 

       这种引用文献的集中化效应在事实上否定了按出版时间确定优先发现权的传统,而是将它修改为:按在著名期刊或学术性专著的出版时间确定优先发现权

       这是著名期刊得到大量优质稿件的客观基础。这就形成了垄断

 

       当然会有一小批学者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要力图摆脱这种垄断。目前常见的有三种办法:1)办网站;这是目前最流行的;2)出版专著;3)创办新期刊。

       为何他们要这样做而不是选择在一般期刊上发表呢?

       答案是明确的:读者量(办网站),和面向特定的读者群(出版专著,创办新期刊)。

       围绕着加强垄断性和打破垄断性的争斗,一般期刊就面临三个选择:1)力争成为名刊;2)成为面向特定的读者群的专刊;3)被动的等待消亡。

 

       我国的大多数期刊在国际性发表概念的压力下,少部分选择改成英文版,少部分改变为面向特定的读者群的专刊(中文版)。大多数是被动的等待消亡(尤其是高校学报)。

       如果我国的大多数期刊在国际性发表概念的压力下消亡了,后果是很可怕的。不仅是文化上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冲击,还有心理上的挫折感。

       因而,办好中国的科技期刊为我国自身的发展服务是一个事关重大的战略问题,中国的科技期刊应当针对我国自身的发展问题登出论文,而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办刊,更不是为了创收而办刊。

       也就是说,中国期刊的办刊方针应该是:摆脱国际性著名期刊的垄断,交给学者群办追求读者量的所谓低端期刊(技术类),或是,交给学派办面向特定的读者群的专刊(纯学术类)。

       这对于创新性国家建设是基础性的工作。但是,现实离此太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653332.html

上一篇:被动的转身: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
下一篇:连续介质力学中持开放系统观的后果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8 刘洋 许培扬 彭彬 高绪仁 徐晓 何学锋 霍艾伦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