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网上流行元芳体语言,所谓元芳体就是狄大人的口头禅:元芳,你怎么看?最妙的在于元芳总是说:现在情况很不妙。听起来很好笑。但是从做导师的角度,跟学生交流还是多学学元芳体,多说说:同学,你怎么看?以下几个方面似乎可以作为理由。
一、这是对学生的很好的锻炼。一个好老师并不是什么都给学生安排好了,学生就是个实验员或者开发员,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引导式的老师,遇到很好的问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没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的锻炼,学生即便跟着导师发表了很多论文,也一样没有真正掌握科研的基本技巧。想起我刚当老师的时候,很多课题对我都是新的,我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并且一起成长。我如实跟学生说,这些我也不懂,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学。后来有几年,我犯了上面所说的错误,什么都是指挥,不允许学生提意见,觉得那是浪费时间。现在想起来,这是不应该的。就应该多问问:同学,你怎么看。
二、老师作为更成熟的科研人员,不能覆盖了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年轻老师,精力、经历都相对学生更加成熟,想问题看问题都要高一点,当然其想法要更加合理。如果老师先说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就觉得老师的想法比较好,很容易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可能有很好的想法,只不过可行性还需要补充。记得我的一个同学将要出国,我跟他说,你要小心,遇到大牛导师最大的风险在于失去自信而放弃思考。很多大牛老师看问题非常深刻,学生的一个想法,他立刻能够给出答案。以至于让学生以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做科研的料,这在基础学科领域尤为明显。可是这是个假象,也是个误解。学生之所以深度不够,仅仅是因为还在起步阶段。
三、老师的话总是有理,也不好。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在开技术会议的时候,就善于使用元芳体。一开始他不说自己的想法,而是不断地问题,同志,你怎么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旦他提想法,总是会拿出很多的理由,这些理由能够把那些想法包装的非常正确,有些队员明明是有想法的,也被这一通看似合理的理由给吓住了。实际上,历史证明,不管是老师还是领导,并不是总正确,即便道理能够说的比花还好。改变成了元芳体之后,会议更加热烈了,人的积极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四、老师总是处于强势地位。有时候我们说话之所以理直气壮,仅仅是因为我们处于强势地位,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正确。我们并不总是正确,只是有时候我们的虚荣心希望显示正确。这让师生关系处于不平衡的地位。在中国,学生都要跟老师叫某某老师,而在西方,都是称呼名字,如果叫昵称,也很平常。我的学生背后都叫我老彭,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虽然当着面称呼,我还不习惯,但仅仅是不习惯,不代表反感。平等的关系能够让人放下很多疑虑,能够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和距离感,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一个整天把导师仰望成神仙的学生一定不是好学生,好学生都是老师的朋友,甚至是知己。
元芳体看似赶时髦,实际上这是一种领导的技巧。尽管听起来好笑,但是善用这种技巧,对于处理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史非常有利的。时刻想着自己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缺点,想着自己的强势地位,想着自己的先行条件,多给学生创造点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和老师是个双赢的局面。多说说:元芳,你怎么看?当然,元芳们可不要真的像元芳那样说,嗯,老师,这个问题很困难。这就没意思了。而且如果老师只会问元芳体,自己没有东西,也一样没有意思了。
2012.11.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