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去加油,听到收音机里面播出了一段消息,全国高校大多数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运动会比赛,原因在于没有几个人参加。学生说太枯燥了,没什么意思。我想这种现象可能不仅仅是在运动领域,在科研领域,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现象,没有几个人愿意跑长跑,都希望跑100米,如果可能,最好来个一米跑。我在大学跑了四年10000米长跑,能力虽不算好,也总在学校的长跑队待着,成绩也不大好,总能跑进前七名。但是长跑给我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好的身体,还有更多。实际上,从科研的角度看,各种距离的跑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重要的新课题,长跑能力则是基本条件之一。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一、不要急于跑到终点。人的一生就是在活着,而活着的本质在于运动,这里说的运动不再是狭义的身体运动,而是生命的运动。只要生命不息,运动就不会停下来。做科研更是如此。我们加入选择了一个课题,做了一两年就到头了,然后呢?我们就不做科研了?实际上,科研就是我们的生活,做出了不管是好坏的成果,都只是过去。就好比,即便获得了诺贝尔奖,也需要继续做科研,因为除了科研,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生活方式。走入科研将近20年了,开头的几年,总觉得课题做起来很费时间,总希望几天就能拿下来。不错中间也有很多成果花的时间不多,显得很省事,历史已经证明,那些所谓的成果只能算是科研练习,还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前几年突然明白,我为什么希望早点完成课题,完成之后?一个好课题,最好能够做一辈子而不至于死亡。如果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地换课题,那就会觉得特别累,而且没有成就感。
二、长跑的后天因素更明显。短跑、拳击等力量、速度型的运动,跟人的天赋能力有较大的关系,可是长跑的关系并不那么明显。这里面更多的是能力和心理。长跑最需要的就是耐力,而耐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记得大学刚入学就参加全校10000米长跑,很多人高马大的很壮的同学都参加了,一开始我很害怕。但是后来发现,他们一开头虽然跑的不错,后来就陆续离场。坚持到终点的人很少,这不是身体真的不能坚持那么点的运动量,而是我们没有耐心去跑。用100米的想法去跑一万米,那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科研也是如此,如果选择的课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课题,那么就要做好长跑的打算,准备好耐心。
三、长跑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很多人说长跑是枯燥的,实际上,这是没有入门的表现。不错,在长跑的很多时段,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用惯性在跑。但是其根本的价值在于,人在长跑的饿过程中,自我的不断调整,不断地冲刺,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向自我挑战。就是既要节约体力,又要发挥体力。每一次长跑都是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每一圈都有不同的感受。做复杂有挑战的课题更是如此,会有多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也会有多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的反复正是人的精神需要的有效刺激。
四、长跑能带来激情。人只有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潜力在于不断地挖掘。人在挖掘自己的潜力的时候才有更好的激情,而更好的激情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开始长跑之前,都要做点热身准备,不光是准备好身体,更要准备好心理。这种心理就是自我挑战的心理。做科研也是如此,遇到一个挑战性课题才觉得自己的价值有了体现,才有真正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专注的投入和好的产出。
五、只有长期不断地积累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速生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长寿的东西,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经过长久艰苦努力创造的结果大多数也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如果就希望立竿见影,其实就等于放弃了真正的科研。我经常跟学生说,很容易就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是好东西,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尤其是系统性的克服困难,才可能是好东西。
长跑是很好的身体锻炼,也是很好的心理磨练,经过了这样的磨练,人似乎才更健康。科研的心理也需要经过长跑的锻炼才能更加健康,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准备去长跑。如果我们连长跑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们就不要期望我们能够得到好的科研成果。生活也是如此,不要急于跑到终点,享受中间过程,不断地掌握跑的技巧,挖掘自己的潜力,最终得到正果。身在其中,撰文以自勉。
2012.11.1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