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而为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忧愁。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地排解这些困惑和困难?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寻找各种技巧和技能以弥补自己的缺陷,但是最终发现,所有的技巧都不能根治这些缺陷,只有智慧能够 。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各种解释,个人比较赞成佛家的解释:佛经中经常谈到一个梵语词汇:般若(bo, re )意译为智慧,也即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和运用真理的能力 。而且特别强调的是,智慧与智力无关,与知识较少相关。实际上我们可以用智慧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用智慧弥补先天的不足。 我们都受到很多先天因素的影响,比如基因,胎儿的发育等自身无法把握的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自身的条件有许多看似不足的情况。比如,身体先天具有某些不足,发育不是太好等。这些不足可能会让我们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我们自己的心理。 我们可能因此而自卑或者不自信,也可能由此遇到不少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别人可能遇不到。这些看似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个人以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智慧来弥补这些不足。起码可以做到两点:一是扬长避短,二是由弱变强 。前者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只能靠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提高辅助能力,以扬长避短,让自己能够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和优势。这对先天的残疾人是非常重要的认识障碍。有些人可能因此自哀自怨,实际上,任何不良情绪只会恶化先天的不足,只有用自己的智慧才能避免劣势的恶化。后者是当我们的先天条件较弱,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地调整,以达到强化弱势的目的。比如,我们体质较弱,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心态,以使我们的体质不断地得到提高,最终达到真正的健康。实际上,不管是强弱,仅仅代表起点的不同,并不代表终点的差异。 很多人起点很好,但是盲目的浪费自己的条件,不断地糟蹋自己,这样,即便有再好的基础,也可能很快的就消耗掉,最终不能有完满的人生。
二、用智慧消除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自身或多或少都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深刻如烙印。但是这些影响很多都是双刃剑,甚至是坏的影响。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影响都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干扰,这些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上的传染病,我们看似也没有能力。可是智慧却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身上环境带来的缺陷,而不断地用各种知识和修养来培育更好的气质,以达到不断地消除影响的目的。比如,生长在农村贫困条件下的人,很容易被小小的物质满足而迷惑,所谓小农意识并不是一句空话。这些是生存的环境导致的,并不是人故意而为。这在马斯洛的心理学上也说得比较明白。因此,知道自己可能有小农意识,那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被小小的物质而吸引,可能就能够避免落入有些不必要的陷阱。
三、用智慧改善习惯的缺陷。我们在成长中总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但是这些习惯并不都是有利的,有些甚至是非常有害的习惯。这包括我们衣食住行。更深入的来说,比如我们呼吸,睡眠等习惯。 这些习惯可能是从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建立,它们已经是我们肌肉的惯常行为。但是如果这些习惯不得当,可能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道德经提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腹,而圣人可以到脚后跟。这并不是呼吸真的到了脚后跟,而是呼吸细长,身体的节奏更慢,恢复能力更好的表现。这些看似注意不到的小习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到了中年之后,这些影响很快就可以得到体现。那么,智慧可以改变我们自小培养出来的不好习惯,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呼吸模式,可以改变我们的睡眠深度,这对我们的身体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前提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然后还能够真正的学会自我调整。当然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这才是智慧的理想 。
四、用智慧化解成长的悲情 。我们的成长路线的起点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确定的,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智慧之前的道路或多或少有其必然性,我们可能因此经历不少的困难,这些苦难除了带给我们成长的动力之外,更多的还带给我们心理上的成长悲情。这些悲情在我们生活中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影响我们的决策,影响我们的体验。对这些我们不容易把握的心理,只能通过智慧去化解,仇恨都可以通过智慧化解,更何况小小的悲情。当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体验人生的时候,我们的悲情自然就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更好的体验。
五、用智慧去工作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用我们的本能去随波逐流,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做法和选择,但是这种本能并不能都带来好的结局和好的体验 。有时候我们发现我们陷入了困境,甚至是非常艰难的情况,这时候好比身体生病了,生活也会生病。生病是生活给我们的提示,告诉我们不要仅仅依靠那些技巧或者知识去生活,而是要转而寻求智慧。当我们有了智慧,没有走不出的困境,没有治愈不了的疾病。危机,就是意味着危险和机遇,这个所谓的机遇就是我们悟的机遇 ,我们也只有在遇到极端情况时才能更主动的想到智慧,才有可能真正悟道某些真理。从这点看,与其非要等到我们遇到困难了才去想到智慧,还不如主动的寻求智慧的帮助 ,无时无刻的想到智慧是我们唯一可资依赖的对象,也许我们就少点可能进入困境。
我们一直在学习,但是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要掌握越来越多的技能和技巧,而是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智慧来弥补我们先天的不足,消除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改善我们习惯的缺陷,化解我们成长中的悲情,用智慧去生活,也许我们才能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生活的乐趣,获得完满的人生。 当然,智慧,什么是智慧,怎么才能获得智慧,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一直在寻找中。谨以此文自勉。
2012年2月15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彭思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37538.html
上一篇:
生活:也说“知过”与“改过” 下一篇:
科研人生:缓事急做与急事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