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什么是委屈,委屈如何解除 精选

已有 15927 次阅读 2011-5-24 08:44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哲学, 委屈

人是个感情动物,有七情六欲,但是困扰我们最多的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因为这两者出现的概率都很小,出现概率最大的是委屈。而且委屈能够转移成为痛苦,甚至精神疾病。前段时间,看了很多欧美的近代乃至当代的哲学,他们更多的研究认知,但是关于情感似乎谈的较少。个人以为,人既然是感情动物,那么情感问题自然可以作为很重要的哲学课题去研究。因为,影响我们生活最大的还不是知识,是这些表面的情感。虽然,有许多宗教都试图解决人的情感问题,但是显然用更科学,更客观的语言来研究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在计算机领域,也出现了所谓的情感计算,但是并没有把情感当做主要研究对象,只是初步利用了情感的因素。首先,我们看看那么什么是委屈,委屈能不能去解除。
 
什么是委屈?首先,这里先介绍两个对象,一个是行为者,指的是做事的人或者组织,其次是,评价者,指的是对行为给出反馈的人或者组织。我认为委屈是一种情感,一种对外界的评价的负反馈是行为者对评价者的评价的不认同的感情体现。发生委屈的情况可能很多种,但是其原因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当一个个体或者组织做了一定的行动之后,另外一些个体或者组织对该行为进行了评价,但是这个评价和实施行为的个体或者组织的预期有较大的差距,这样,实施行为的个体或者组织就产生了委屈的心理。
 
那为什么会产生委屈呢? 产生委屈需要几个必要的条件。
 
、委屈需要有行为者和评价者。如果没有行为者,那么就不会产生评价,如果没有评价,那也没有可感受的对象。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工作了几十年,没有人关注,他一样很平静的工作。但是一旦有人评论了,他的感情似乎更脆弱了,似乎真的就有了很多的委屈。
 
二,行为者和评价者的价值标准不同。行为者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执行自己的行动和计划,而评价者也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行为进行评价,两者需要价值的不同,才能导致评价和行为的动机不一致的可能。一个人做了好事,而另外一个人并不认为那是好事,甚至讽刺挖苦,做好事的人自然觉得委屈。
 
三,行为者或者评价者一方存在理解障碍。即便行为者和评价者可能具有相同的价值标准,但是两者的理解力可能不同。对相同的信息,两个主体并没有在同时理解到同一个目标上,导致认知结果的差异。一个人确实做了好事,而另外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这是好事,或者没有从正确的角度来理解,得到了错误的结果。还有可能是,一个人认为做了好事,实际上确实没有。
 
四,行为者和评价者的信息可能不对称。由于行为者作为行动的主体,对于行为的全过程,包括决策过程,执行过程,都比较清楚,但是评价者可能只知道行为的结果,或者是部分的结果,这样,对于行为的评价自然可能存在偏差。一个人做了好事,但是并没有把做好事的全过程都讲清楚,态度是第一的,评价者可能存在误评价。
 
五、行为者和评价者对该行动或者评价的期望值不同。在委屈产生的过程中,往往是行为者对评价存在较高期望,而评价者可能存在忽视甚至轻视的可能。很多情况下,尤其是青少年,对于父母,老师的评价都有较高的期望值,而老师或者父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期望。尤其是很多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于大人来说无关紧要,两种不同的期望值导致了差异。
 
委屈如何消除呢?委屈既然是感情的表现,其真实起源在于心理。需要从心理上真正的认识到委屈产生的根源,才能彻底的消除委屈。很多人采取了压抑住的办法来控制,有些情况下可能能够部分的解决问题,但是这不是本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解决委屈的方法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途径一、树立正确的行动观,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事情不是乞求别人的认可,而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一旦一个人做事是为了讨好,或者获得荣耀,做事情的动机就不纯洁,那么必然产生委屈。所以,消除委屈隐患的第一条就是不要对别人有任何心理预期,这样,不管将来有什么评价,与行动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途径二、根据评价人来接受或者否定评价。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指手画脚,但是提出建设性方案的人很少。所以,一个人做事无论如何都可能会有负面的评价,但是,假如评价者的价值观和行为者不一致,对于行为者来说是完全不需要在意这样的评价。比如,作为敌对双方,存在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因此,不会存在敌对双方的委屈。生活中很难出现严格的敌对现象,但是,隐形的价值观的差别正是导致委屈的出现。正确的判断评价者是对于评价的一种正反馈。说句俗话就是,你有没有资格来评价是个问题。
 
途径三、确定是否存在误解。前面说过,即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存在误解。所以,如果发生了评价不一致的现象,在人为必要的情况下,要做好沟通工作,消除潜在的误解。一旦误解消除,评价自然得到更正,委屈也就会消失。当然,如果评价者存在本质的理解困难,那就放弃对其评价的接受,转为第二条执行。
 
途径四、确定信息是否完整。有时候,是因为我们展示的不够充分,因此才有了不一致的评价。那么,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将重要的信息及时的传达,而不是寄希望别人主动的询问或者猜测。这是主动获取友好评价的重要手段。
 
途经五、降低对评价者的感情依赖。在很多情况下,人产生委屈是对评价主体存在过高的期望。假如能够消除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会大大降低委屈出现的机会。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做到这点很难,但是对于成人来讲,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认清委屈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逐步做好上述几条,委屈基本能够消除。总的来说,人的感情作为哲学的课题似乎还很少。也许是心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析和了解。正如,冯诺依曼说,任何一个领域,总是从几个角度同时努力的。在心理学努力的同时,也可以从行为学,从社会学等诸多角度进行观察,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最后也许就真的变成了科学。一点个人的想法,谨以小博客纪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47336.html

上一篇:开创中国科学院历史新篇章
下一篇:杰出者总是例外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21 毛飞跃 刘广明 梁进 吕喆 朱新亮 刘文 谢鑫 迟菲 吴吉良 易文凯 陈国文 徐耀 苏栋栋 黄锦芳 肖振亚 吉宗祥 贺乐 单涛涛 何春林 adinaliu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