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再说说博士论文答辩 精选

已有 15565 次阅读 2010-6-9 17:14 |个人分类:假语村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博士论文, 答辩

每年总要评审一些博士论文,参加若干次论文答辩。今年因为“盲审”的讨论,就格外注意了一下有关的问题。

笔者曾在几年前在同行中建议减少SCI的数量要求,注重质量,把一些学校关于3篇SCI的硬性规定减少为1,2,3:即或他引一次以上,或被引两次以上,文章具体数目不计;或原来的3篇SCI的规定。以上3条满足一条即可。

当时就有人问:他要是自己引的呢?

回答很简单——他自己引两次,就要至少发3篇SCI呀!所以这个标准其实比原来的还要高。只是取消了3篇的数量限制。

当时在场的一位某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说:这行不通。

两年后,这个学校自己把3篇SCI的规定减少到两篇。

事实上,这些规定、限制,无非是心里没有底的时候,给自己鼓一点底气而已。慢慢有 了自信(特别是对博士生导师们的信任和老师们自己的自信心),就一点一点弱化了。

北大比较自由,各个专业(二级学科)自己制定“土政策”:要不要,要几篇,都是二级学科点自己定。而且每年可以变动。

国外的学校,大概也是这样——教授们自己有个标准。

事实上,很多研究工作,特别是做实验的,五年时间里把一个装置搭起来就是了不得的事情。要出文章,还要几年的努力呢。但是那时出一篇文章,就可能是世界水平。Princeton的MR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出了一篇又一篇的Nature,PRL,刚刚又发了RMP。这里不知有多少搭建装置时的博士生的心血。

笔者在美国读书时,有一个师兄花了五年时间,才基本把一个装置搭了起来,一篇文章也没有,就拿了博士学位。那时还觉得他博士学位这么“容易”就拿到了。后来才知道,这种装置(当然个头大一点),国内有关的研究所,搞了很多年,最后放弃了。法国的一个研究所,花了上亿的银子,做好了以后不出束,放在那里成了摆设!回想起来,不禁对这位师兄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做理论的,文章(特别是好文章)还是要的。但是笔者觉得,好文章一篇就可以。当然也可以允许几个五年不鸣,鸣起来有可能惊人的学生。笔者一位同学在UW师从国际上等离子体理论的一位权威教授。得博士学位的时候也是没有文章。到研究单位做博士后的时候才整理了两个半篇(I和II)。但是工作做得确实漂亮。可惜数学方法复杂了些,没有几个人看得明白:p







研究生论文答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333812.html

上一篇:关于博士论文答辩的一点感言
下一篇:核研院——55年磨剑(外一篇)
收藏 IP: .*| 热度|

10 关燕清 杨顺楷 刘艳红 胡健波 杨芳 蒲生彦 刘广明 李韦伟 罗汉江 xuqingz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