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畅想、平和、幸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wei 心灵的自由、平和,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博文

危机下,正是充电的好时机

已有 3898 次阅读 2009-4-5 18:50 |个人分类:教育理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经济危机, 就业, 科学发展观, 充电

危机下,正是充电的好时机

现在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到处都在经受着企业倒闭、压产或停产、工业失业,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多重折磨。据坊间传言,近年毕业的大学生中还有近600万人没有工作,有1000余万返乡农民工没有解决就业问题;各地政府职能部门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努力解决就业问题,甚至有地方的政府已经提出要在最近几个月内将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到80%以上,并誓言要将就业指标分解到各政府或大学,必须在7月份前完成相应的就业指标。

看样子情况是有点严重了,不然只能部门怎么会如此紧张呢。

不过我认为,事情应该没有这么严重。经济的发展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有快速发展的时候,也肯定有降速的阶段。在经济总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发展速度可以保持两位数水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要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发展就应该很困难了。至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问题也应该有一个规律,我们必须去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为什么我说情况还没有很严重呢?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我们的大学生真的不多,尤其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就更少了。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大学教育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至少可以从每年我国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就可以知道。甚至有些人从每年高校招生规模就开始沾沾自喜地说“大学教育已经是大众教育了”,其实这是一个不全面的认识,只要你去社区、企业、去政府办公楼看看,你就可以知道,在那里大学生的比例是多少了。大部分的工作还是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们在努力地支撑着,如果大学生多了,那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2)企业、政府部门、社区等不是不需要大学生,而是需要有真才实学的、踏实肯干的大学生。不可否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也加快了大学生的培养,那怕是在各种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我们也得这样进行,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要扩招了。然而古人有句话“欲速则不达”,在努力扩招的时候,由于先天的条件不成熟,我们大学生的质量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很多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其实变成了什么都不会的人才,甚至连起码的为人处事都不会。加上受到社会浮躁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中的部分人也就开始有些飘飘飘然了。沉不下去,静不下来,不仅学生这样,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啊。

(3)现在危机下企业求的是熬过去,等待时机发展,而不是在自己存着生存危机下还要拖大学生下水。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管理和市场控制不佳的企业,几乎都在垂死挣扎,泥菩萨过河,怎么能再要大学生来受苦呢,大学生其实也不容易的。他们的心理其实是不是不要,而是不敢要。企业也知道要发展,没有人才是永远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我们大学生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呢?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目前社会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努力去争取独立自主,尽量减少社会的负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和社会一起“共克时艰”,在社会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要努力维持自己的生活,不要给社会添乱。要相信,社会的发展的永恒的、经济的发展是永恒的,困难是暂时的,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2)明白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不足,在现在这个时候,要卧薪尝胆,努力充电,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经济复苏时做好准备。该学外语的药好好学学外语,该学专业知识的药静下心来学学专业知识,该锻炼自己实际动手能力的,要调整心态,努力去锻炼。只有这样,将来经济复苏时对人才需求强劲时,你才会有机会。所以充电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的必修课。

(3)不怨天不尤人,勇敢面对现实。不要成天哀叹“我们是不幸的一代,我们是被牺牲的一代"。任何一代人,都不是不幸的,任何一代人都不是被牺牲的。你们必须把握好自己,才会成就未来。

当然我也要对政府职能部门说,感谢你们对大学生就业嗦进行的努力。但是不面对现实,硬生生地高硬指标,可能适得其反,给指标、下任务在我们过去的工作中难道还少吗,效果如何呢?与其下不切实际的就业指标,不如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做一些更实际的事情,比如免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以使他们今后能更快地服务社会,快乐地服务社会。

我想这可能才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95-224537.html

上一篇:论教授的教育:重在自教,而非他教
收藏 IP: .*| 热度|

2 zxx110 shupe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