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百年纺织之十九:织物CAD 精选

已有 4712 次阅读 2023-11-13 05: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百年纺织之十九:织物CAD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织物设计是一件费时的事情,尤其是复杂组织的设计。以前学习“纹织学”要学两个学期,对晃如天书般的什么“古香缎”、“织锦缎”等织物所涉及的意匠图(图1)、组织图、上机图和纹板图等,充满了迷糊,对上机操作的繁琐更是恐惧,至今想起来还对当时的课程学习心有余悸,以至于现在想到这些复杂的织物组织,我没有一点儿兴趣去钻研。

flower.jpg

图1 意匠图

       后来读研期间,个人电脑开始进入高校。一台IBM PC/XT的电脑,硬盘10M,内存512k,当时价格2.5万人民币,对于一个高校,可谓是一件高档硬件装备。读研期间知道有一位陈晓钢学长,就在这个昂贵的设备上专门做织物组织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用当时流行的BASIC语言编织程序,实现织物组织、上机图和纹板图的电脑设计。于是心怀崇拜地想去见见这位学长,可是他前脚走、我后脚到,他跑到英国利兹大学读研究生去了。直至1997年7月在美国夏威夷参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才见到他和他家人,还开车带我去超市购物,说刚到美国,汽车是靠右驾驶,还有点不适应。

conference.jpg

图2 第7届三维织物和应用国际会议

       现在陈晓钢已经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的大牌教授[1],活跃在织物设计和弹道冲击动力学领域。他创办的“三维织物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图2)从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九届。

1.jpg

2.jpg

3.jpg

图3 单层和多层织物组织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4.jpg

图4 多胞织物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复杂组织织物的计算机设计难点是用数学方法表示织物组织。纱线交织点和组织结构循环需要用合适矩阵表达,对于多层织物不同层的组织点还有重合,需要用不同的矩阵元素区别上下组织点的重合。现在看起来很多似乎顺理成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当时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陈晓钢提出方法[2-4]很好的解决了单层和多层织物组织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难题(图3),自动生成二维和三维织物结构,后来扩展到多胞织物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图4)[5]。

WiseTex_1.jpg

WiseTex_2.jpg

图5 比利时Leuwen大学材料工程系Stepan Lomov创建的WiseTex套装软件包界面

       现在织物CAD系统已经扩展到针织物、编织物等织物类型,而且能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实现理想的织物结构种类设计。如果连接CAM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织造;如果连接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可以计算织物及复合材料在外场加载下的响应,例如比利时Leuwen大学材料工程系Stepan Lomov [6] 创建的WiseTex套装软件包(图5)[7],能实现纺织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质一体化设计。但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陈晓钢工作基础上扩展而成。因此陈教授在织物CAD领域是开创者。
       得益于多学科交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纺织CAD/CAM已经进入更高的发展层面,其中织物组织结构CAD是基础性工作。无论对于服装远程化定制还是各类产业用纺织品的工业化应用,离开了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就是单层的薄膜状连续介质,没有织物组织的任何优势。而一旦考虑到织物组织结构的CAD工作,陈教授的工作是无法绕过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https://research.manchester.ac.uk/en/persons/xiaogang.chen
2 X. Chen, R. T. Knox, D. F. McKenna & R. R. Mather (1996).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Weaves for the CAM of 2D and 3D Woven Textile Structures. 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87(2):  356-370
3 X. Chen & P. Potiyaraj (1998). CAD/CAM for Complex Woven Fabrics. Part I: Backed Cloths,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89:3, 532-545
4 X. Chen & P. Potiyaraj (1999). CAD/CAM for Complex Woven Fabrics. Part II: Part II: Multi-layer Fabrics.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90: 1, 73-90
5 X. Chen, Y.L. Ma & H. Zhang (2004). CAD/CAM for Cellular Woven Structures.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95(1-6): 229-241
6 https://www.mtm.kuleuven.be/english/research/scalint/cmg/team-composite-materials/00005593
7 https://www.mtm.kuleuven.be/english/research/scalint/cmg/software/wisete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409418.html

上一篇:百年纺织之十八:挤挤压压
下一篇:百年纺织之二十:服装舒适性
收藏 IP: 183.195.40.*| 热度|

4 张晓良 郑永军 王安良 guest1216015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