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学科评估经历与体会 精选

已有 6739 次阅读 2023-1-1 12: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科评估经历与体会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从2020年11月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至今,两年多时间已过,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官方消息迟迟未公布,惹得小道消息满天飞。
       作为参加了第四轮和第五轮本校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材料准备工作的经历者,尤其是组织第五轮评估材料的主持者,对学科评估材料的准备过程非常熟悉。在第五轮评估材料准备期间,正好是2021年元旦前后,上海的那个严寒真是记忆犹新。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模版,从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简介共计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里面又有若干分项内容,整个表格前前后后花了近40天时间才彻底完成,共计70页5万字。由于学科评估对于每个高校未来的能得到资源分配有重要影响,大家都非常重视。高校之间相互之间揣摩同学科的内容和硬核材料,高校内部在不同学科之间调整合并材料。大家斗智斗勇,填写表格时开展头脑风暴、字斟句酌、力臻完美。
       材料上交完毕之后,大家都已经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对于表格中的那些文字几乎都可以背诵出来了。其实,这完全是没有任何实质性产出的工作,无非是把前五年的工作进行整合汇总,用好的语句描述一遍取得的学科建设成效。期间付出的人力和时间,假如能用在教学研讨、科学实验、甚至是与学生交流上,都会有更多收益。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说学科建设的这些基本素材,评估部门完全可以调用数据库资源得到,或者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实现。现在由各个高校自己组织材料,除了难免的粉饰太平之外,还要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我自己也曾作为评审专家评审里面的若干分项,肯定很难精确计分评审,无非是把材料看几遍,结合某个高校的某个学科的历史声誉和本轮产出,做个大概打分或者排序。试想,全国这么多高校、每个高校又有很多学科参与评估,要花多少时间去准备材料、又要花多少时间去评审材料,最后仅是在国内排个档次,于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作用多大,还真值得商榷。
       从2002年第一轮学科评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分数和具体排名、2009年公布的第二轮结果不见“小分”但出现了并列“排名”、第三轮学科评估未做大的变动、2017年第四轮评估结果不公布总分、“排名”变成了“分级”,第五轮更加注重于人才培养的产出,评价标准中主观分值增大。从第一轮到第五轮评估,打分从细致到模糊,再到消失,排名从精确到模糊,再演化成分档。教育是一项很难量化的工程,评价不能死板硬化,要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评价标准要怎么与时俱进呢?模糊标准就一定是好的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第五轮结果,犹抱琵琶半遮面,小道消息满天飞,官方消息不出来,坊间都在流传某某高校获得了几个A+学科。
       全国高校接近3000所,能在学科评估榜单上一较短长的也有几百所。这几百所高校里,上到校领导,中到院系领导,下到普通教职员工,加起来有多少人是直接利益相关者?未来又有多少资源受此评估结果影响?高校相互之间的撕扯、国人的“打麻将文化”肯定又会因评估结果而沉渣泛起。
       现在党和国家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是鼓励在世界舞台上竞争,而不是在窝里斗。在这种宏大的教育发展指导方针指导下,确实是该思考在人才培养的国际显示度、师资队伍的国际知名度、科学研究的国际公认度、社会服务的国际美誉度等诸方面如何发力,真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产出国际公认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研成果,在服务社会中得到社会认可的地位,这样才是世界一流的教育导向。
       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是今后的发展大趋势,国内学科评估应该在此大趋势下做优化调整。诚如是,在公众都关注世界一流格局中的国家高等教育时,也就会慢慢淡化对学科评估的关注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370071.html

上一篇:树根与树冠
下一篇:工作压力的时代变迁
收藏 IP: 117.143.106.*| 热度|

15 郑永军 杜学领 徐志刚 蒋国华 杨正瓴 左小超 彭真明 孔梅 王启云 周忠浩 孙颉 王凌峰 闻宝联 李哲林 guest1216015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