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课堂里的上课与听课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这个学期我上本科生的大课,也应学校的要求去随机听课。
总的感觉既轻松又沉重。轻松是听讲专业课的开心愉悦,沉重是大学生的听课状态总不能令人满意。这些大二的孩子们,在招生进来时,生源质量在国家层面也算中上吧,整体应该是比较好的。课堂上总有非常专心的孩子,经常坐靠前的老位置,听课笔记工整,课间及时提问,书本圈划重点突出。但总有比例不小的孩子漫不经心,例如上课至今也没有教科书的,熬夜过度困顿不堪的,早饭没有吃无精打采的,蓬头垢面或者浓妆艳抹而心神与外貌不匹配的,幸亏我立了上课时手机必须收起来的规矩,否则上课时在手机上刷屏的还大有人在;当然更有不来上课的,就无法猜测到底在做什么了,岂不知逃课的成本很高?当然不能排除确实有天才般的存在,随便听几次课就能掌握一门完整的课程。天气渐渐转冷,早晨一二节课是孩子们来听上课的挑战之一,岂不知早起能解决80%的人生难题?
现在一直讲高质量的授课应该用精彩的内容吸引住学生,对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教学是教和学的两个动作。大学生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进入专业内容的艰深区域,没有一个是内容是轻轻松松像看精彩的电影大片一样轻松就能学会的,全是要付出专心的劳动才能有所获。没有付出艰苦的劳动就想获得知识,与不劳而获是一样的道理。就像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用降低专业知识的难度去迎合学生、或者苦口婆心地说教、或者甚至用点名的粗暴方法,把学生硬拉进课堂,其实都不是好办法。
经过中小学的学习和激烈的中考、高考,大学生们应该知道学习的基本规范。大学生学习兴趣广泛,应有可以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应有自己的生存责任感和社会竞争的责任感;大学生都经过多年学习锻炼,进入高校之后应该有专业学习的自觉性,一个没有自觉性的成年人,只有接受现实教训之后才能重拾自觉性。
目前高校都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学工教师团队,当下更要求专业课老师讲课程思政。多管齐下,无不在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格和思维方法。现在课堂教学上一些本科生的表现,确实是在教和学两方面花功夫:教的一方要精心组织内容,学的一方要辛勤付出劳动。
每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亲,曾做过多年校长的父亲看到我疲惫的状态,为了让我能轻松一些,就跟我讲他的教育理念:有些学生就是“做大梁的料”,有些学生就是“做椽子的料”,把“做椽子的料”培养成“做大梁的料”,不说投入的教育成本,即使培养成了,将来用这种大梁盖的房子也危房。也许老父亲的话是为了让我轻松而有些偏颇,但是我的几十年教学经历也发现起码是部分正确。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不同之处就是专业化和多元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实存在,多元化发展是正常的大学之道,而前提必须是满足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建立在基本专业知识基础的多元化发展,才是富有大学生个性的特色化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