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生结弦的挑战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春季学期开学之时,北京冬奥会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想必是大部分“粉丝”不能错过观看的比赛项目。在2月10日的冬奥男子花滑决赛上,他挑战4A失败,但仍然激励和感动了无数人。在电视前面看到羽生结弦的摔倒,我在深感可惜之余,真不愿意将其称之为是“跳跃失误”,而是想要称为“挑战失败”。二十七岁的羽生结弦是带着浑身的伤病在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人类在花滑上的跳跃极限。虽然挑战失败,但他这种一往无前的体育精神却真正把人们带回了奥运的原点。
很多运动员、很多体育比赛,其实可以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参考坐标。羽生结弦这种勇于向人类运动极限挑战的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表现,也是可以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一种参考。
在科研界,我们也不乏像羽生结弦这样的年少成名者,但往往学而优则仕,在成名之后没有进一步奋进,没有进一步发挥挑战精神,极佳的科研潜力被耽误了。怎样向更高层面的科研工作奋进?
在科研界,我们也不乏充满求稳心态的科研工作者。一方面是个人原因,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各类评价体系制约了挑战精神的发扬。羽生结弦假如不挑战4A,说不定真有三连冠的可能。但是4A的极限动作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之后才能出现。羽生结弦的“4A<”动作在花滑史上必将是值得浓墨重彩记录的一笔。我们所说的科研“十年磨一剑”,还真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整个社会的包容和理解。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怀尔斯的费马大定理证明,都是充满了极大挑战风险的事情。而这正是当今科研工作要发扬的精神。
在科研界,我们更不乏平淡无奇、缺乏挑战的工作。在倡导破“五唯”的今天,我们仍有大量的跟风式科研:看到某个领域热门、容易出论文专利,于是蜂拥而上,再用取得的热门成果获得各类学术晋升和学术资源;我们仍有大量的人来疯式科研:某个领域的大牛说某个方向大有发展前途,于是扯虎皮当大旗,向政府不同层面呼吁立项,其中不乏浪费国家资源、对不起纳税人心血的例子。
羽生结弦的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是我们科研界需要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无论在科研的自由探索、还是在科研的集体攻关中,我们都需要不墨守成规、勇于挑战极限、突破极限的工作状态,国家要鼓励,社会要理解,部门要包容,这样才能在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在解决国家战略急需问题中取得突破和创新。
羽生结弦2012年的罗密欧是最为无畏的,2014年的魅影是最为悲壮的,2017年的赫尔辛基是满含希望的,2018年的平昌回归是最为激昂色,但是2022年的苍白战神却是融合了无畏以及悲壮、希望还有激昂。
我们的科研工作,需要无畏、可以悲壮、更要满含希望、充满激昂。也许,这就是新学期开学前每个人应该拥有的状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