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感到悲哀的,不是中国学术界的创新能力,而是学术评价能力。
这悲哀感日日加重。因为我越来越觉得:中国自己基本上没有学术评价能力。
这是致命的。
除了个别特殊领域以外,一项研究成果到底是不是创新,到底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中国的学术界自己是闹不明白的。一项非主流的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学术交流多次宣讲,如果宣讲者是新人,没什么地位,那么基本上不会引起什么反响。哪怕与会者汇集了当今小同行的精英。但如果是同样的成果,突然在NS或本行业顶级SCI上发表了,受到国外热捧了,国内就会热起来。
(所谓非主流,也就是没有紧跟当前国际上流行理论)
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不也是这样的吗?
最近二十年来,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自己提出过几个有影响的科学问题呢?建立了哪些有影响的理论体系呢?
不是提不出问题,而是不知道提出的问题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那些光光乎其上的中国学术界的牛人中,连本专业中一些基本概念都搞不清的大有人在。
于是大家都只好去跟风,这样才能获得认可,获得自己在这圈子里的生存权和话语权。
一声叹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48-511553.html
上一篇:
大地电磁可视化集成解释系统MT-Pioneer4.85演示版下一篇:
与MT-Pioneer软件相关论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