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观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einriver 大学教师 Email: yanjm@sjtu.edu.cn

博文

家庭教育,重在心态

已有 4010 次阅读 2011-4-3 17: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提交以下文字作为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志愿者课程”学习的作业)

 

学习中华家庭教育网 “志愿者课程”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感觉到不会当家长了,非常期望能在自己大脑中移植些电脑芯片,以免因为自己的某个失误而影响了女儿的一生成长。

 

认同下面的表述:

 

“教育孩子,古往今来对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做人本来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了,而比起做人,做父母就更是一门大学问了。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很会做人。在与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中,他们热情周到。和蔼、不卑不亢。然而在家中,他们却不能妥善地处理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就出在管教子女时叱责的方式上。不是失之过严,就是失之过宽。不是把孩子管教成了小老实或木头人,就是把孩子惯成了飞天蜈蚣。”

 

这里我仅思考:何至于此?如何改进自己?家庭不是战场,作为家长面对子女不可能保持小心翼翼。同时家长个人素质提升永无止境,作为家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窃以为家长的心态在家庭教育中作用攸关。所谓“心态”:您把孩子当作什么?

 

“养儿防老”,把孩子当作私产的心态并未灭绝,这种心态下父母通常有过多的叱责、严厉的管束,这不但会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其心灵的创造精神,孩子难免孤僻木纳。这种传统文化的糟泊也背离了孔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义,作为大都市的家长自然不屑这种落后思想;

 

将孩子作为朋友很前卫,但对这种心态下管教效果一直很怀疑。孩子是小树需要园丁修剪,面对朋友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务必辱焉”,而面对孩子可止步于“爱的愤怒”,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担当,毕竟“子不教父之过”。认同“不注意方法就收不到纠正子女的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子女的过错表示同情。然后提出你的看法,并解释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既不易使子女产生敌意,也使他们易接受你的观点而去改正错误。顺应她的情绪,说出她的失望,提起她的兴趣”,这当然也是高超朋友之道,但面对子女始终保持如面对朋友的理智很困难。

 

如今不乏对孩子的溺爱,这种心态应将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或者作为前世情人。家长应该有爱,理解对子女的爱我更欣赏西方的一种说法,“孩子是上帝给我们暂时保管的礼物”,喜欢看上海外语频道的《家庭滑稽录像》节目,西方诸多家长在孩子的挫折和眼泪中寻找幽默,也不失为一种爱的方式。

 

综上,作为家长应该:爱,也能够放下爱。

 

爱,尽力帮助孩子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寻求自我的合适定位,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更好。很高兴女儿有上进心而不贪婪,性情温和而不懦弱,相信这将是她生命中的重要财富。同时,她过于恬静的个性不利身体健康(我的告诫:定期体育活动是她提升学习成绩的秘密武器),交往中时常的过于敏感损失了应有的一些快乐(我的告诫:友谊需要妥协,但不能以牺牲自尊为代价),这些应引起注意。

 

放下爱,不受“起跑线”的忽悠,不做受人嘲笑的“Chinese Mother”;放下爱,孩子不是我们的生命延续,更不是私产,儿女长大了,他们的事仍将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属于他们人生的戏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导,自己去演,我们只能当个观众,为他们祝福。

 

爱,才能够“知不可而为”;放下爱,才能“为而不有”。在避免功利心态上,孔夫子与李耳的教诲惊人得一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22-429365.html

上一篇:支持“科学网大学”:网络教育不差钱
下一篇:与女儿说经济意识
收藏 IP: 202.120.50.*| 热度|

5 汤治国 杨秀海 武夷山 杨月琴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