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佩戴校徽偶想

已有 4915 次阅读 2009-12-13 11:38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佩戴校徽, 实名制博客

        近日在厦门参加由华侨大学承办的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研讨会,有一百多位学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会议重点讨论议题之一是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鉴定、加固设计和组织实施中重要的科技和管理问题,并决定明年适当时候再次召开专题性的研讨会。

        在会议期间,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的校领导到会看望与会代表。他们仪表端庄,尤其是看到其中一位胸前还佩戴了红色的校徽,本人感触颇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高校恢复了高考招生,社会对文化和科技及其推动生产力处于渴望的状态,大学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十分令人敬仰。那时,在校内外辨识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身份的重要标志,就是他们胸前分别佩戴的红底、黄底和白底校徽。

        当年大家按规定需要佩戴校徽。佩戴校徽走出校门后,上公交车不能轻易拥挤且在车上见到老弱病残者应该让座,不能随地乱丢垃圾,不能随意争吵等。因为胸前的校徽意味着我们是具有文化涵养且令人尊敬的大学生、研究生或教师。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们胸前的校徽基本消失了。除校级领导外,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们现在大多只是在逢上级大检查、校庆等重大活动时,才会按令在校内佩戴校徽。

        走出校门上街或到外地办事,胸前没了辨识身份的校徽,大家颇感自在。但这种自由,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于无形当中,不但丢失了许多精华,而且或许还拈起了不少的糟粕。

        联想到科学网,实名的博主和匿名的马甲(注册用户),得失岂不也是这样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70-278232.html

上一篇:浅议经济文化发达城市房价见顶的条件
下一篇:美丽的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薛长国 杨秀海 杨正瓴 杨延丽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