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对北斗七星廿八宿的说法:
北斗七星的序号依次为:1,天枢 2,天璇 3,天玑 4,天权 (文曲星)5,玉衡 6,开阳 7,瑶 光
北斗七星的用处在于让人容易找到“北”极星:
⬇关于木星(可以了解“天干地支”的由来)见注*:
据说炎帝擅于用火,因此称为“炎”帝:
黄帝发明了车轮,因此称为“轩辕”:
注*:
“ 天干”,很令人费解,实际上就是用“甲.......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的十进数字序列号,只不过相对于后来的“公元”多少年的末位数值“错位”了“3”,比如2000年是庚辰年,“庚”从“甲”算起是第7,加上错位3,于是得10,也就是2000年那最后一个0:
再看“甲午”年,甲本来是老大“1”,加上错位值3就是4,所以一定是???4年,果然甲午海战是1894年。
我们的祖先用天干地支纪年真的“细思极妙”: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跟人的十个手指对应的(也凑巧跟后来的公元纪年的末位年号相对应一一只是错位3),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跟地球在星空中的位置相对应的,不管历史上朝代更迭,在史书上不会漏掉哪一年。
本博主忽然想到“难逃干系”一说,是否还有“支”系一说呢?似乎与题目无关,打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