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胜利的编辑之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sl Email: silei10@sina.com

博文

有多少论文没有被引用? 精选

已有 14017 次阅读 2008-10-15 00:11 |个人分类:文献计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91年前后Science曾讨论过零被引论文的话题,我在scholar.google.com上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更新的涉及大样本数据的相关论文,因此本文的部分数据可能陈旧了一些。

被引用次数是测度论文重要性的计量仪

论文的被引用可看作是研究论文与某特定领域知识体的连接剂,也是测度论文重要性的计量仪。基于ISI收录论文的被引用情况,Hamilton认为大多数科技论文对知识的贡献可以忽略。

        统计结果表明,1981-1985ISI检索的约4500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有55%在发表后的5年中为零引用(包括5%-20%的作者自引)。这是否意味着半数以上的科技论文实际上没有价值?被采访的知名学者和科研管理人员指出,造成论文零被引的主要原因可能有:研究人员发表了太多的微不足道的论文来填充自己履历中的论文清单、不少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没有实用价值、论文是重复或跟踪他人的工作、期刊发表了太多的论文,等等。

       目前的学术晋升体系鼓励平庸的论文发表,也促成了期刊的膨胀和大量未被引论文的出现,大量的零被引论文表明零碎发表问题十分突出,反映了人们追求论文数量而不是质量的种种压力。鉴于此,有些大学在评估时开始限制论文的数量,例如,哈佛医学院只评估申请人5-10篇最重要的论文。

各学科未被引论文的百分率

ISI1984年收录的各学科论文到1988年仍为零被引的百分率分别为:自然科学--47.4%, 社会科学--74.7%, 艺术与人文科学-- 98.0%

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零被引论文的百分率:物理学--36.7%,化学--38.8%,生物学--41.3%,地球科学--43.6,医学--46.4%,工程科学--72.0%

       ISI不仅收录论文、综述和简讯,而且也收录会议摘要、社论、来信等(现在好像已经不收录这些栏目了,但这类文章的被引用次数还是参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统计---博主注),后者中有大部分是难得被引的。如果仅统计论文、综述和简讯类文章,1984ISI中各学科零被引论文的百分率分别为:自然科学--22.4% (美国作者-14.7%,非美国作者-28.0%),社会科学--48.0%, 艺术与人文科学- -93.1%。需要提及的是专著在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ISI的数据只反映了期刊文献的引用情况。

我国科技论文未被引率的估算

       据国际知名文献计量学家Moed博士统计,1990-1999SCI光盘版收录中国作者的论文有65%为零被引,其中在中国中文版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90%,在中国英文版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86%,在中国大陆以外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58%

对于那些没有被国际主流检索系统收录的中国英文期刊来说(我国目前约有200英文版科技期刊),境况可能更糟:2003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2001年度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了112影响力较高的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在中信所数据库中的被引用情况,其中84种期刊(占总数的75%)自创刊以来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在2001年的总被引频次少于50,如果剔除作者自引和期刊自引......实在是不忍卒度了。

       在中文检索系统中我国作者所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1723种期刊的总平均影响因子为0.443ISI发布的2007年度的JCR中,6241种期刊的总平均影响因子为1.878。如此看来,CJCR期刊所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是要在JCR期刊的基础上翻番的,如果再剔除作者自引和恶意的期刊自引,一直默默无闻的中文科技论文那肯定是相当的多啊。

参考文献

Hamilton D P. Publishing by…and for? ¾ the numbers. Science, 1990, 250: 1331-1332

Hamilton D P. Research papers: who’s uncited now? Science, 1991, 251: 25

Pendlebury D A. Science, citation, and funding. Science, 1991, 251:1410-1411

Moed H F. Bibliometric assessment of rsearch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Scientometrics, 2002, 53(3): 281-29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42720.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发表?
下一篇:基于ESI统计的高影响力期刊(10): 神经科学与行为学(Neuroscience & Behavior)
收藏 IP: .*| 热度|

7 许培扬 蒋新正 刘全慧 刘玉平 王德华 俞立平 hetianwei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