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需要考虑的因素
文献调研表明,国际性出版机构对于新期刊的创办十分慎重,在创办前不仅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而且还对期刊潜在的读者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所要考虑的因素大致如下:
(1)对于科学界来说,该刊是否有创建的必要;
(2)潜在的读者和订户大约有多少;
(3)潜在的订户大约有多少;
(4)潜在的作者大约有多少。
有关新创期刊的详细的运作计划与具体内容
(1)市场调研:提出战略目标;
(2)联络科学家:寻找最合适的主编和编辑,出版商或编辑选定编委,组建编委会;
(3)提出具体方案:论证、从商业角度检查所需要的资源、提案、商业计划书、财务模型(收入与支出的大致预算)、期刊的订价,等等;
(4)达成协议:与编辑和其他介入团体(学会等)的协议;
(5)内容采编:根据期刊的定位和发表内容设计“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
(6)编辑与出版流程的制定:同行评议过程的制定、编辑部的设立;
(7)生产:申请印刷版和电子版的ISSN号、决定期刊的出版周期、封面设计、体例格式、电子版形式,等等;
(8)宣传:制作期刊网页,发布新刊的相关消息,制作新刊消息和征文的广告传单;在相关的期刊或杂志上做广告或新闻发布;
(9)推向市场:为市场发行和征订部门提供信息;确定免费的赠刊对象(法定的存储图书馆、文摘服务系统、编委会成员,等等);
(10)市场反馈调查:纠正错误、改进或者停刊。
创办新期刊案例介绍: 自然出版集团 1992的年以后创办的系列期刊
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创建于1999年,国际知名期刊Nature(www.nature.com)是其旗舰杂志。NPG目前共拥有11种自然研究类期刊(Nature research journals)、7种自然评述类期刊(Nature review journals)、4种自然临床实践(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s)类期刊,此外还与专业性学会联合出版有30种NPG学术类期刊(NPG academic journals)。
在NPG的系列期刊中,除Nature为1869年创办的以外,其他期刊均在1992年以后创办,但都很快就取得很高的学术影响。
11种自然研究类期刊和创办年份分别为:《自然遗传学》(1992年)、《自然医学》(1995)、《自然生物技术》(1996)、《自然神经科学》(1998)、《自然细胞生物学》(1999)、《自然免疫学》(2000)、《自然材料科学》(2002)、《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2004)、《自然方法学》(2004)、《自然化学生物学》(2005)、《自然物理学》(2005)。
7种自然评述类期刊分别是:1999年创办的《自然神经科学评述》、《自然分子细胞生物学评述》、《自然遗传学评述》,2001年创办的《自然癌症学评述》、《自然免疫学评述》,2002年创办的《自然药物发现评述》,2003年创办的《自然微生物学评述》。
4种自然临床实践(Nature Clinical Practice)类期刊都是在2004年创办的,期刊名分别是:《NCP泌尿学》、《NCP肿瘤学》、《NCP心血管医学》、《NCP胃肠病学与肝病学》。
此外,2005年NPG还与EMBO联合创办了其第一份开放获取期刊(网络出版、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¾¾ 《分子系统生物学》(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从以上NPG新创办的期刊中可以发现,除了极少数的期刊外(如:《自然材料科学》和《自然物理学》),其他期刊均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密切相关,这也充分反映了NPG在创办这些期刊时是经过了细致的科学发展趋势研究和市场调研的。生物医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也可从SCI收录的期刊与引证指标中反映出来。统计表明,尽管SCI源期刊的总数在1984至1997年间基本恒定,但与生物医学相关的22个研究领域的SCI源期刊由1984年的809种增加到1997年的1537种,增幅达90%;同期生物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总值由1188增至3030,增幅达155%,其中尤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的影响因子总值的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净增加了442.9, 320.8, 173.8和142.9,充分反映出生命科学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飞速发展的局面。
NPG新创办期刊的成功之处在被引指标中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在2006年度的JCR中,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期刊有28种,其中Nature系列的期刊有11种,占总数的39.3%。
相关论文:任胜利, 林佳莉. 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的原则及案例介绍. 编辑学报, 2006, 18(5): 398-40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