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m8926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xm89267

博文

84篇中文论文发表 期刊网

已有 3917 次阅读 2012-9-3 14:4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期刊, 论文发表

[1]李建军,王莉,高剑,何向明,田光宇,张剑波.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控制策略及其试验验证[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2).
[2]冯旭宁,李建军,王莉,高剑,何向明,欧阳明高. 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的实验与建模[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2).
[3]张剑波,连芳,高学平,李建刚,范丽珍,何向明. 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发展前瞻——第16届国际锂电会议评述[J]. 中国科学:化学,2012,(8).
[4]张亚媛,李建刚,李建军,何向明. 纳米Li_4Ti_5O_(12)/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2011,(12).
[5]宋阜,林建雄,何向明,高剑,姜长印. 控制结晶方法在锂离子正极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J]. 新材料产业,2011,(12).
[6]高剑,穆鑫,李建军,何向明,姜长印.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孔Li_4Ti_5O_(12)/C的制备与表征[J]. 无机材料学报,2012,(3).
[7]李建刚,罗晶,李建军,王莉,何向明. 锂离子电池LiFeO_2基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12,(3).
[8]赵晨辰,郭建伟,王莉,何向明,王诚,刘志祥. Sn/Cu电极电化学还原CO_2的研究[J]. 电化学,2012,(2).
[9]王丹,高剑,李建军,何向明,姜长印. LiCoO_2表面原位包覆AlPO4及性能研究[J]. 电源技术,2012,(3).
[10]王海侨,穆鑫,高剑,何向明,李建军. 球形Li_4Ti_5O_(12)/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电源技术,2012,(2).
[11]廖红英,孟蓉,王莉,何向明.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J]. 新材料产业,2012,(6).
[12]任建国,闫润宝,何向明,蒲薇华,赵海雷. 锂离子电池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2011,(2).
[13]王莉,赵吉诗,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电化学阻抗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J]. 电源技术,2011,(4).
[14]张兆刚,陈敏,李建军,赵晨辰,赵成明,何向明. V_2O_3系PTC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2011,(4).
[15]王铭,李建军,吴扞,万春荣,何向明. 锂离子电池模型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2011,(7).
[16]张震,蒲薇华,任建国,武玉玲,何向明. 控制结晶法制备球形磷酸铁的团聚尺寸模型[J]. 化学工程,2011,(8).
[17]谢娇娜,李建刚,何向明. 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Ni_(0.8)Co_(0.20-x)Al_xO_2[J]. 电池,2010,(2).
[18]闫润宝,任建国,赵海雷,何向明. 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的Sn_2Sb/C复合材料[J]. 电池,2010,(3).
[19]闫润宝,任建国,赵海雷,何向明,蒲薇华. 锂离子电池Sn-Co-C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研究[J]. 电源技术,2010,(8).
[20]马腾波,任建国,陈宁,赵海雷,何向明. 纳米锡/聚丙烯腈热解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J]. 电源技术,2010,(9).
[21]张倩,李建刚,谢娇娜,何向明. AlF_3包覆改性LiNi_(0.4)Co_(0.2)Mn_(0.4)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2009,(12).
[22]何向明,蒲薇华,王莉,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塑性晶体常温固体电解质[J]. 化学进展,2006,(1).
[23]蒲薇华,任建国,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 锂离子电池用锡铜合金负极的研究[J]. 电池,2006,(1).
[24]何向明,王莉,张国昀,姜长印,万春荣. 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J]. 电化学,2006,(1).
[25]应皆荣,高剑,姜长印,万春荣,何向明. 控制结晶法制备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2006,(2).
[26]凌志军,何向明,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聚合物常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2006,(4).
[27]王莉,何向明,蒲薇华,姜长印,万春荣. 金属锂二次电池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2006,(5).
[28]何向明,蒲薇华,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蓄电池的SCI收录论文数量分析[J]. 电源技术,2006,(7).
[29]何向明,王莉,任建国,蒲薇华,姜长印,万春荣. 控制结晶工艺制备球形材料[J]. 中国工程科学,2006,(7).
[30]任建国,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中纳米Cu-Sn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金属学报,2006,(7).
[31]孙竞晔,王莉,何向明,任建国,蒲薇华,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二次电池铜锡合金负极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2006,(8).
[32]孙颢,何向明,李建军,任建国,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Li_(3-x)M_xN(M:Co,Ni,Cu)系列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06,(10).
[33]万春荣,何向明,姜长印,应皆荣,李建军,王莉. 锂硫聚合物二次电池可行性研究[J]. 电池工业,2006,(5).
[34]蒲薇华,何向明,王莉,万春荣,姜长印. 锂离子电池LiBOB电解质盐研究[J]. 化学进展,2006,(12).
[35]赵海鹏,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锡基合金体系负极研究[J]. 化学进展,2006,(12).
[36]何向明,蒲薇华,姜长印,张国昀,万春荣,张世超. 表面掺杂Al的球形尖晶石LiMn_2O_4的高温循环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12).
[37]郭少华,何向明,蒲薇华,曾庆轩,姜长印,万春荣. 稀土元素掺杂对LiMn_2O_4正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稀土学报,2006,(S2).
[38]任建国,蒲薇华,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 电沉积法制备锂离子电池锡铜合金负极及表面修饰[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S2).
[39]何向明,姜长印,李稳,万春荣. 表面包覆改善球形Ni(OH)_2高温性能的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2).
[40]何向明,任建国,王莉,蒲薇华,李建军,王久林,万春荣,姜长印. 锂硫聚合物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J]. 中国工程科学,2007,(2).
[41]郭少华,何向明,曾庆轩,姜长印,万春荣. 表相掺杂Co的球形LiMn_2O_4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2007,(3).
[42]凌志军,王莉,何向明,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最新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07,(4).
[43]赵海鹏,姜长印,何向明,万春荣. 电沉积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复合锡基合金负极[J]. 金属学报,2007,(7).
[44]孙颢,何向明,任建国,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7).
[45]孙颢,何向明,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 原位聚合导电高分子包混对硬碳性能的影响[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4).
[46]赵吉诗,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8).
[47]赵吉诗,王莉,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中的Li~+迁移特性[J]. 化学进展,2007,(10).
[48]赵海鹏,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李江伟. 聚丙烯腈的热解特性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6).
[49]凌志军,王莉,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侧链枝化的磷酸酯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08,(12).

[50]冯旭,何向明,蒲薇华,万春荣,姜长印. 锂电池正极材料FeS_2[J]. 化学进展,2008,(Z1).

[51]任建国,何向明,蒲薇华,王莉. 硫化聚丙烯腈锂离子电池的制备[J]. 电池,2008,(2).
[52]何向明,李建刚,王莉,任建国. 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前瞻——第14届国际锂电池会议评述[J]. 电池,2008,(4).
[53]黎文路,蒲薇华,何向明,任建国,王莉,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硫化聚丙烯腈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08,(10).
[54]赵方辉,应皆荣,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 LiNi_(0.8)Co_(0.2)O_2表面包覆MgO及其性能[J]. 电源技术,2003,(1).
[55]韩景立,陈健,陆九芳,何向明. 应用模式耦合理论求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J]. 应用化学,2003,(9).
[56]任建国,王科,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蒲薇华.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2005,(4).
[57]何向明,蒲薇华,王久林,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电池,2005,(4).
[58]何向明,蒲薇华,王久林,姜长印,万春荣. 硫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5,(3).
[59]何向明,赵方辉,蔡砚,于养信. 机械化学法合成二氧化锆基纳米超细粉[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
[60]任建国,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微乳液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纳米铜锡合金负极材料[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
[61]何向明,蒲薇华,王莉,姜长印,万春荣. 天然黄铁矿FeS_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
[62]何向明,蒲薇华,蔡砚,姜长印,万春荣,夏定国. 基于控制结晶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锰酸锂[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9).
[63]孙颢,蒲薇华,何向明,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05,(11).
[64]何向明,蒲薇华,蔡砚,王晓青,姜长印,万春荣. 球形尖晶石LiMn_2O_4掺杂钇的性能研究[J]. 化学学报,2005,(19).
[65]何向明,李建军,成宏伟,姜长印,万春荣. 纳米Ni(OH)_2的控制结晶法制备[J]. 无机材料学报,2005,(6).
[66]何向明,姜长印,张国昀,万春荣. 表相掺杂Cr的尖晶石锰酸锂的高温电化学性能[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3).
[67]郭少华,蒲薇华,何向明,曾庆轩,姜长印,万春荣. 金属元素掺杂对LiMn_2O_4正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68]王莉,何向明,蒲薇华,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王革华. 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3).
[69]蒲薇华,何向明,王莉,李建军,姜长印,万春荣. 新型锂离子电池锂盐LiBOB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3).
[70]蒲薇华,何向明. 二次电池发展前瞻——第56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回顾[J]. 电池,2005,(6).
[71]王要武,蔡砚,何向明,应皆荣. 尖晶石LiMn_2O_4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J]. 无机材料学报,2004,(1).
[72]蔡砚,王要武,何向明,姜长印,应皆荣,万春荣. 尖晶石LiMn_2O_4容量衰减原因及对策[J]. 功能材料,2004,(1).
[73]成宏伟,姜长印,何向明,万春荣,应皆荣. 纳米氢氧化镍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电源技术,2004,(5).
[74]蔡砚,王要武,何向明,姜长印,万春荣. 球形尖晶石LiMn_2O_4的制备及其改性[J]. 无机材料学报,2004,(5).
[75]严玉顺,何向明,张泉荣. 防伪技术的新突破——核径迹防伪技术[J]. 物理,1999,(5).
[76]李建军,万春荣,姜长印,何向明,何培炯. 天然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J]. 炭素技术,2000,(4).
[77]李建军,万春荣,姜长印,何向明,何培炯.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覆型天然石墨的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78]何向明. 核孔膜及核径迹防伪标识[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12).
[79]孙志国,张泉荣,何向明,严玉顺. 聚丙烯核孔膜化学蚀刻工艺研究[J]. 核技术,2002,(1).
[80]宋崇立,J.P.Glatz,L.Koch,何向明. 从高放废液中去除超铀元素的TRPO流程热实验[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6).
[81]何向明,刘秉仁. 50级Φ10mm微型离心萃取器热实验装置的研制[J]. 核科学与工程,1997,(4).
[82]刘秉仁,焦荣洲,何向明,韩升印,宋崇立. 分离法处理高放废液全流程热实验系统的建立与实验运行[J]. 核科学与工程,1997,(4).
[83]周嘉贞,周秀珠,于文东,张成群,何向明,李凤歧. 一种放化分离用的微型离心萃取器[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5).
[84]阎军,毛宗强,何向明. 静电场和离心力场联合分离水/油型乳状液[J]. 化工学报,1998,(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570-608784.html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基础研究-科学兴趣!
下一篇:62项中国专利申请 期刊网
收藏 IP: 166.11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