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贴之下的中国农业规模化之路2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及了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特别是“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从财政补贴的角度推动种植业的规模化。
上段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人者有份的“普惠制”,面向全部有承包地的农民。不论该农民是否已经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就笔者农村老家的情况,这部分的补贴已经到位,从去年的一亩130涨到了150元。
第二部分是,针对大户的“专项补贴”。比如去年,山东省向种粮大户额外补贴一亩230元,就是“种粮大户补贴试点”的结果。从补贴的力度上可以看出,政府对规模化的大力推动。
但是如此大力补贴之下,农民是否更愿意种粮呢?
北京大学徐建国老师在《农地不集中,粮食不安全》(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158)一文中提及了他苏北农村老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现在村里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农地“赠耕”,注意不是“转包”。也就是说,倘若我家有土地不想种,想转包出去,是没有人来包的,因为无利可图。那么我送给别人种,每季要一点粮食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别人种你的地已经不太情愿了,附加任何条件都是不太合适的。”
对其原因,他如此描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不禁追问为何年轻人不种田。父亲熟知村里的事,一语便道破天机:不划算。”“ 打工收入大约是种田收入(一亩1245元)的二十多倍”。
笔者的老家胶东农村,也大抵如此。只不过是除了国家的补贴,我们还有村级补贴,包括村子给免费的耕地、播种、收麦,有的村子竟然连下茬的玉米种子也给(玉米的套种没有完全机械化,所以农民得自己播种)。这些村级的补贴在300元左右,补贴已有20年之久。我想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不算少数。
在这种村集体保姆式的服务下,农民愿不愿意种粮呢?
当然不愿意,还是打工的收入更高!
其实,农业规模化的最大障碍是:现有农村土地制度所造成的流转障碍以及承包地块细碎化。
今年一万多字的一号文件,涉及到了农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了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如何能使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得到确权赋能,新的一年中,翘首以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