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福,拼搏为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zl 草莽水处理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

博文

二线城市中的二流学校的专业设置

已有 3180 次阅读 2009-12-14 21:3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二流学校, 专业设置

中国的一流高校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而更多的二流高校则集中在二流城市中。目前每年都有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生能不能毕业后接着就业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之一。国家教育部也把高校的就业率作为评比学校所设专业合理与否的标准之一,如果连续几年升学率过不了关,恐怕就要遭到专业被取消的危险。因此各个高校想按照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当年哪个专业学生好分配,社会对哪一方面的人才需要,就开什么专业,并大肆招生。所谓的好专业能招到一般专业的三倍,甚至是五倍。殊不知招生就像农民种菜一样,是要遵循规律的。农民看着大葱市场好,群起而种之,当年大丰收,造成市场供过于求,结果价格很低,不仅挣不到钱,还要赔上一年的功夫,看到蒜的价格上去了,第二年又大量种蒜,结果还是导致了第一年的厄运。招生也是一样,而且培养一个大学生还要四年,怎么可能预测到四年后,好专业的学生会不会变成社会供过于求的专业呢?

我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涵盖社会的各行各业,每个高校都要重视自己的特色专业,不能因为社会对某种专业需求多了,连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都忽略了,岂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到最后学校的特色专业也不行了。

关于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专业教育改革上下功夫,怎么才能把专业教学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学生就业后工作实践能力,快速的掌握社会工作,让社会承认学生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是社会紧缺的,这才能将就业率和社会需求率两方面的矛盾解决好。

这个工作,我认为二流城市的二流学校更应做好,因为目前一流高校大部分都转成了科研型高校,而这部分高校为国家培养着更高层次的人才:硕士、博士、博士后。而本科生毕业后就业的大部分都来自二流学校,这些学校如果还要努力向科研型大学转变,就不赶趟了。科研也没搞好,教学也丢了,科研型的人才没培养出来,适合社会的人才也不行。国家每年对一流院校的科研都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怎么不对教学型的大学进行教学型的经费支持,如果和支持科研那样支持教学,恐怕我们的学生毕业后素质会大幅的提高,更能让社会接受。

社会分工有不同,大学也要分工,一流学校比科研,二流学校应该比教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4518-277978.html

上一篇:搞科研和炒股票异曲同工
下一篇:明年的投资热点:2009年10大熊股
收藏 IP: .*| 热度|

1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