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所有的事情都要“打份儿”,会议的墙报也要打分了。研究的发表很是重要,这是个在圈儿里混的“存在证明 ”。大会报告有大会报告的意义。请来一些大牛讲一下学界的流行、未来的规划,对多数小萝卜头还是有些意义的。
大会报告的下边是分组会报告(口头报告),分组后专业倾向就显著多了。混长了,与会的人都是脸熟。分组会报告一般是10-15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把事情说明白不容易。分组会报告就有打分的制度了,据说也是为了激励年轻人的发展。
墙报相当于国人的“大字报”,贴在墙上几个小时,感兴趣的人来看、有的还可以有些讨论。
田中耕一的炸药奖论文就是来自一次国际会议的墙报。因此突破性的工作与发表的形式几乎没有相关。因为所谓的大的突破,尤其是学术上的,几乎都是一些偶然事件的连锁,与巨大灾害的发生形式是一样的模式。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坏的,这些都是人类的苛求,几乎没有办法分离。核技术是这样,其他很多技术也是如此。
对墙报打分,镜某参与过几次。说实话,这类打分不是对学术的内容,只能是对学术的形式和构成打分。过去科举讲究八股文。作为文章的构成,八股文还是很有道理的。遗憾的是国内会议的很多墙报都不规范,让人觉得无厘头,只好找些形式上还看的过去的东西了。
这年头做科学研究都要靠奖金来刺激,真有些无语了。
营养品其实对很多人都没有用,尤其是对于消费得起的那群人来说。但是,市面上还是有
营养品,也还是有人购买。
营养品的作用不在于东西本身,而在于购物和馈赠的过程。
几十年前,国人有过一个异化的论争。基本上是老一辈知识分子们中间发生的事情。他们经历过民国,知道两个时代的不同,因此有了异化的论争。而马克思所说的
异化是更高层次的概念。时隔几十年,再重新看异化的说法,体会就大不一样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